第321章 番外——初稿4
作者:赵不言   骥行三国最新章节     
    所谓三峡,就是长江上游连接荆、益两州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全长近四百里,两岸对峙的岩崖犹如刀劈斧切般的高高耸出水面,奇峰突兀、怪石嶙峋,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一条蜿蜒的画廊之中。
    赵骥此刻却没有心情来欣赏这样的美景,自从上次被程畿暗示身份作伪后,数日来,提心吊胆的他一直设法想要打消程畿的疑虑,但程畿却没有再提起过这件事,也没有再次私下召见他。
    大军是两日前由白帝城登船走水路出发的,赵骥本想借着同船的机会和程畿单独谈一谈,但对方却显然还在气头上,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是安排他搭乘了另外一艘船,也可以当作是对他的小惩大诫吧。
    水战不是蜀汉军队的优势,从战船的大小和规模来看,刘备也没有对水师赋予太多的期望,只需承担运输和侧翼掩护的任务即可,赵骥乘坐的就是一艘单层舱室的小型楼船,排水量不过刚两百斛出头而已,虽然远不及东吴水军装备的四层舱室的巨船,但在蜀汉水军中已经不能算是小船了。
    从衣着来看,和赵骥同船的人中有不少都是随军的文官或吏员,他们大多彼此相识,时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赵骥心中烦恼如何尽快离开军队,自是不愿去主动攀谈结交,而舱室中又颇为闷热潮湿,他干脆到船艏独坐赏景,排解胸中的苦闷。
    船队很快就驶进了瞿塘峡关,此处两岸相距最窄不过两百尺,形如门户,故而又名夔门,左山名为赤甲山,相传古巴国曾有赤甲将军在山中屯兵,右山名为白盐山,因峰顶总能映出银辉,宛如披洒上了一层盐霜而得名,览此雄景,赵骥不禁脱口念到:“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摹山”。
    “好诗”,突然有人高赞一声,“据传伪帝曹丕擅作七言诗,赵议曹亦不遑多让,只怕还要更胜一筹”。
    赵骥循声回望,只见一个中等身材的清瘦男子正站在自己身后捻须而叹:“这首诗气势恢弘,短短两句便尽展峡关雄姿,令人神往,我想以曹丕之才是万万写不出的”。
    “阁下谬赞了”,来者约有四十来岁,头戴儒冠,他虽然没有穿官服,只着了一身布衣,但上下气度绝非普通的小吏所能有,赵骥连忙起立躬身施礼道,“随口而吟,只怕有污尊耳”。
    “赵议曹不必拘礼”,对方轻轻托起赵骥,“我是荆州从事王甫,前几日已于程季然处得闻赵议曹高名,今日一见,果非凡才,若不是胸有城府,又岂能作得出这等佳句”。
    赵骥脸上一红,自己吟诵古人诗作,却被误会成了原创,但偏偏还没法解释,这下可成了欺世盗名之徒了。
    “听闻赵议曹乃是绵竹人?”王甫上前两步和赵骥并肩而立道,“陛下定蜀后,我曾守绵竹令,却没能向朝廷举荐赵议曹这样的高才出仕,当真是为官失察,惭愧惭愧”。
    赵骥听他话中有话,心中暗自提防,道了声“不敢当”,便就一言不发了。
    王甫等了片刻,见赵骥不搭话,却也不着恼,又自顾自的说到:“我是广汉郪人,与你同郡,年轻时就到过绵竹,向当地名士讨教学问,依我之见,绵竹士人当属故征东中郎将赵公韪为最才高者”。
    “可惜啊”,王甫叹了口气续道,“赵公后来因应民怨而讨伐前州牧刘璋,不幸于巴郡军败身死,诚为益州士林憾事,我时为州中书佐,见当事官员上书报称赵公死后,他的余部亲卫拼死护卫其妻突围逃离,而其妻当时有孕”。
    赵骥心中咯噔一跳,王甫干嘛和我说这番话,难道他以为我是这个赵韪的遗腹子?
    王甫转过身来,问赵骥到:“未知赵议曹是何年生人?”
    “我……我今年二十一岁”,赵骥结结巴巴的老实答道。
    “哦,二十一岁”,王甫掐指一算道,“我记得赵公起兵那年是建安五年,距今……恰是二十一年”。
    糟了,这家伙铁定是认错人了,赵骥暗自急到,也不知道他和这个赵韪之间是有仇还是有恩,万一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的话,误以为我是仇人之子,要来寻仇可就麻烦了,一想到可能性命有虞,赵骥不禁微微颤抖了一下,连忙低下头不敢去看王甫。
    王甫将赵骥这些细微的肢体反应尽收眼底,不过他误以为这是赵骥被点破身世真相后的生理反应,心中不由得又多肯定了几分,伸手拍了拍赵骥的肩膀,温和的说到:“这些都是刘璋主政时候的往事了,而今正值朝廷用人之际,今上又有光复汉室天下的雄心,向来是求贤若渴,如刘子初当年数次折辱陛下,尚能被委以尚书令的重任,何况他人乎”。
    “我……我……”赵骥迟疑不能答,“不……不是……”
    “上来”,王甫朝着舱室内拍拍手,只见一个老翁扶着一个老媪颤颤悠悠的走上了船艏甲板,王甫手指赵骥朝着二人问到,“你们看看这是谁?”
    两个老人本来神情委顿,两眼也浑暗无光,但一见到赵骥后,先是眼皮都跳了两跳,然后老翁撒手疾走数步抓住赵骥的双臂,踮着脚把眼睛凑近他的脸庞细细端详起来。
    赵骥只见老翁双目渐渐睁圆,吃惊的半张着嘴说不出话,抓着自己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好半天后才松开手抹了一把眼睛带着泣声说到,“像,真像,简直是一模一样”
    赵骥此刻整个人已经完全懵了,搞不懂王甫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听见老媪也点头附和道:“不会错的,这眼睛、这鼻子、这嘴巴,完全和夫人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王甫轻咳一声打断老媪道:“有办法确认吗?”
    老媪连忙躬身答到:“有的,夫人生产时就是我在旁边伺候的,我记得仔细,那诞下的男婴的左腿根有一处红色的胎记,大人一验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