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番外——初稿6
作者:赵不言   骥行三国最新章节     
    赵骥心中觉得好笑,暗骂一句神经病,就头也不回的朝扁舟走去,两船间的跳板不过只有一掌多宽,他张开手臂尽力保持着平衡,生怕一个不小心掉进水里去。
    忽然,一股巨力从背后撞来,赵骥只感觉有人从后面猛跳过来环抱住了自己,他脚下一滑,连带着背后那人一起“噗通”跌进江水里去。
    “快救人啊”,船头上立即响起一阵喧哗,三峡水流湍急,在这里落水可不是闹着玩的,赵骥尽管会游泳,那也是仅就前世的游泳池而言的,何况现在背后还有个人紧紧的抱着他,顿时就被暗涌卷到了水下,任凭四肢怎样胡乱用力,也始终浮不出水面。
    好在船上多有熟悉水性的本地水兵,很快就有人拴着绳子跳进江中,一番折腾后,终于把赵骥给捞了上来。
    在被人按着肚子吐了几口水之后,躺在甲板上的赵骥偏头一看,果不其然,张益也正躺在自己身边,这个差点害自己当了溺死鬼的疯子居然还乐呵呵的的冲自己傻笑着。
    赵骥正要破口大骂,张益却突然拉住他的手,勉力把头靠拢,附耳低声说到:“你必须带上我,你知道你此行是要去执行什么任务吗,没有我帮衬的话,你就死定了”。
    赵骥闻言心中一惊,连忙坐起身来,只见王甫站在面前,焦急之色溢于言表:“如何?没大碍吧?”
    “额……没事了”,赵骥看看王甫,又回头看看张益,心里盘算到:这个张益是王甫身边的记室,看来他一定是得知了我此次的任务会有危险,又出于某种原因,想要帮我一把,好吧,反正带上他最坏也就是多个累赘,实在不行的话,以后再把他赶走就是了。
    计较已定,赵骥站起身向王甫深鞠一躬道:“下官力微智浅,若是独自赴任的话,只怕会力有不逮,所以想请张记室同行相助,还望大人首肯”。
    “不,不,他不行”,王甫没想到赵骥被救起后会改变态度,当即就急得连连摆手,“若昌懿想有人相助的话,大可以从本官麾下随意挑选人手,两个三个都没问题,但唯独伯寿不行”。
    “喔,不知为何不能选张记室”,赵骥听得王甫如此说,立时便起了疑,既然如此,看来自己还必须得把这个张益带上一路才行。
    “别理他,这事儿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了”,张益不知何时也站起来走到了赵骥身侧,挽着赵骥的手就往扁舟走去,“走吧,剩下的文书手续,他们自会处理的”。
    赵骥顺势就随着张益一齐踩上跳板走过扁舟去,张益毫不留恋的朝王甫随意挥挥手笑道:“多谢叔父向来关照,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与人无尤,家父在天之灵对你只有感激,不会怪责的”。
    扁舟吃水浅,很快便把王甫的座船远远抛在了后面,张益心愿得成,颇有些志得意满的立于船头迎风大笑。
    赵骥不禁好奇道:“你为什么非要跟我同行,我看王从事对你甚好,他官阶也高,你应该跟在他身边,才有更多的升迁机会啊”。
    “一个将死之人,我劝他又不听,跟着他能有什么好”,张益不屑的答到,“只有和你一路,才能逢凶化吉、趋利避害”。
    “你把话说明白点”,赵骥正色道,“如果你不能给我个满意的答案,就算到了前军,我也可以再把你遣送回来”。
    张益听赵骥说得郑重,便转过身来抱膝对坐在他的面前,盯着赵骥的脸上下左右打量起来,赵骥摸摸自己的脸怪道:“你看什么,我脸上有东西吗?”
    张益神神秘秘的笑着答到:“我喜欢看人的脸,这支大军这么多人的面相上,要么是一副将死之相,要么是终生流落他乡的苦相,只有你面带福缘,将来定会贵不可言,所以我要想保命,就必须得跟在你身边”。
    “你会看相?”
    “当然,除了相术我还通晓占术,能预知未来之事”
    “那你说说我此去前军吉凶如何?”
    “行啊”,张益故作玄虚的笑了笑,然后环顾四周,确定没人偷听后,才把头靠拢小声说,“你这趟去前军,是要招降东吴屯扎在巫县的李异、刘阿所部”。
    赵骥惊道:“是王从事告诉你的吗,还是你从文书上偷看到的?”
    “这么机密的事,他们岂会让我一个小小的记室知道,我是猜的”,张益的脸上显出一抹得色,“他们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其实略一推敲,便能想通其中的关节”。
    “那你具体是怎样推测出来的?”
    “很简单,首先,我肯定你是我的表弟”
    “啊?”
    “嘿嘿,外甥像母舅,你和我阿翁长得像极,我第一眼看见你就觉得面善,你是绵竹人,又姓赵,当然是我姑姑的儿子,何况程畿还特意委托王叔父替他寻找流落江州的益州旧卒,除了核实你的身份,还能是为了什么,如此我便断定了你的身份,而后自然就想到他们如此大费周章,定是想利用你的身份去招降李异、刘阿这些你阿翁的旧部”
    张益见赵骥满头雾水的样子,诧异道,“难道姑姑没和你说起过她娘家的事情”。
    赵骥茫然的摇了摇头,张益见状叹口气道:“我阿翁就是故前部司马张裕,故别驾从事张松、前广汉太守张肃都是我的族叔,我们成都张家和你们绵竹赵家乃是世代交好的姻亲,你阿母便是我阿翁的亲妹妹呀”。
    说到此处,张益难得的板起脸对赵骥叮嘱到:“你此去招降必须要万分小心,姑父当年得罪的人可不少”。
    赵骥点点头道:“我知道,王从事临行前特意嘱咐过我要小心东州人”。
    “不,你要防备的不是东州人,而是益州人”,张益加重语气强调说,“姑父和东州人只有公愤,没有私仇,当年刘焉初入蜀地时为了立威,大肆杀戮本州豪强,侵夺士家利益,名士贾龙、任岐起兵反抗,可是因为姑父拥护刘焉才最终兵败身死,在这些人的眼中,你阿翁可是益州人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