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听了荣威的问话,说:
“我在京城学医十载,这些年跟着师傅四处游历,不知不觉几十年便过去了......”
熊春当年在京城拜在一个名医门下,也是他跟那个名叫朱三思的名医有缘。
此人医术高明,但爱好常年在全国各地游历,很少在一个地方待三个月以上。
那一年熊春被逼无奈到了京城,可他根本无心科举。
一日独自在酒肆喝闷酒,由于心情不好,他很快便喝醉了,趴在酒肆里人事不省。
酒肆老板吓坏了,正好他隔壁便是一间名叫“回春堂”的医馆,老板便吩咐伙计将熊春背到医馆,请求坐诊大夫相救。
那日坐诊的正是才从其它地方游历回京的朱三思,他伸出手把了一下熊春的脉,便知他是心情郁结导致饮酒过量,当即开了药方让伙计煎药照顾熊春喝下。
熊春喝了药后又在医馆睡了两个时辰才醒过来,他惊觉自己失态,连忙起身对着朱三思就拜了几拜,朱三思却说:
“你不必谢我,送你来此地的是隔壁酒肆的伙计,便是你的药费,也是那老板替你付的.....”
熊春听闻此言赶紧再次谢过朱三思,转而来到酒肆付清了酒钱和药钱,他问酒肆老板:
“隔壁的那个大夫姓甚名谁,我得再次谢过方能心安。”
酒肆老板见熊春知书达理,猜测他是进京赶考的秀才,这才对熊春说:
“秀才有所不知,回春堂的朱三思是京城的名医,他常年在外游历,这两日方回到回春堂......”
熊春早就听闻朱三思的大名,他听了酒肆老板的介绍欣喜若狂,赶紧跟老板道谢后再次来到回春堂,见到朱三思倒头便拜:
“师傅,我名叫熊春,湖南长沙人氏,早就听闻师傅大名,此次我虽是为进京赶考而来,可我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大夫,无意科举,还请师傅收下我这个徒弟......”
朱三思虽然医术过人,但他此前却从未收徒,此时见刚才被他救治过的一个秀才口口声声要拜他为师,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只听他说:“本人从不收徒,你既是为进京赶考而来,自当去参加科举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前程.......”
可熊春却说:“师傅,您就收下我吧,这些年我一直在悄悄地读医书,汤头歌我早已背熟,《本草纲目》我也能背的滚瓜烂熟......”
朱三思听熊春如此一说,便随意抽查了《本草纲目》中的几段,熊春果然倒背如流,这令朱三思很是惊奇。
他看着熊春说:“学医可不简单,要想学有所成,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你有这个恒心和心理准备吗?”
熊春肯定地点点头:“师傅,我可以的,您放心吧。”
朱三思定定地看了熊春很久,他见此人眉目清明,眼神坚定,的确不像是心血来潮,便对他说:
“你我有无师徒之缘,且看三日之后。三日后你再来此地,我若还在坐诊,那时再行拜师之礼。”
熊春听闻拜师有望,当即大喜,再次拜别熊春后,这才喜滋滋回到了投宿的旅店。
当晚,他便修书一封让随行的书僮送信回湖南,他则在旅店天天捧着医书读的如醉如痴。
其实朱三思定下三天之约也是有原因的。
他特意给了熊春三天的时间去思考,如果他在三天里没有改变初衷,他方能收下他。
只因学医这条路真的很难走,若是没有恒心与毅力,且没有一颗执着的心,是很难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
事实证明熊春的确是铁了心要学医,三日后他一大早就到了回春堂,看见了朱三思倒头便拜:
“师傅,请受徒儿一拜......”
朱三思看着熊春的确下定了决心,便依例让他行了拜师之礼。
三个月以后,朱三思又开始了外出游历行医,熊春也跟着随行,就这样,他这一跟便跟了几十年......
荣威看着熊春,问他:“这些年您一直没有回来过,您就不想外公外婆吗?”
熊春听荣威提起逝去的父母,心里很是愧疚,他说:
“我是个不孝子,你外公外婆在世的时候,我只是偶尔寄封信回来,后来跟着师傅越走越远,就一直没有回来......”
荣威又问:“那您是什么时候回到这芙蓉镇开医馆的?”
熊春说:“恩师仙逝后,我将恩师带回京城安葬,三个月前才回到此地,本来准备再过阵子就去长沙看望你母亲的,却没料到今日倒先见到了你们兄妹。起初见你们穿着普通、破烂,我根本没想到你们是我的外甥和外甥女,要不是后来越看你们越像我那妹妹,我也不会出言试探你们,不过,我记得你们的父亲是一个朝廷官员,为何你们兄妹会落到如此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