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郭太密会南匈奴
作者:好名字不如备注   国战!我刚被游戏选中军队就来了最新章节     
    待这一群白波军士兵骂完,不顾郭太俨然铁青的脸色,直接调转方向,朝着正在向他们冲来的上党士兵干脆的跪下,顺手也将那粗陋的兵器甩到一边,选择了投降。
    “被这群人这么一搞,怕是人心浮动啊。我在军中的声望,也会一落千丈啊。”郭太看着他说出的话语起到了反作用,也是不由的叹息道。
    但是,叹息归叹息,郭太也是绝对不会回转心意,冒着城破的风险放他们进来的。自己的安危,毕竟比什么都要重要许多。
    “投降者不杀,一个个蹲在地上,列好队。一起带走。”这一边,带头冲锋到了城墙之下的童飞望着城墙之上的郭太,自然也不会犯浑的选择用自己的骑兵来攻城,而是潇洒的将这一群降兵带走,大摇大摆的离开城门,在不远处扎下了营寨,等待着吴战大军的到来。
    至于这些降兵之后怎么解决,就不是他头疼的事情了,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负责打架,将阻挡在吴战面前的对手一一解决就完事了。
    ............
    晚上,郭太再一次的召集了所有的白波军将领前来议事,经过了白天的这一出,还折损了韩暹这位猛将,他麾下的士兵也在郭太拒不开城门的情况下全部投降,损失了一大笔有生力量,这些将领也没有办法趁机趁着韩暹身死吸收他的士卒,壮大自身的实力,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因此,此刻偌大的县府中气氛显得异常的低沉,诸位将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选择开口说话来触郭太的霉头,眼珠子倒是一个个都不停的转动着。显然,他们已经对郭太不抱有太大的幻想,再加上白天郭太毫不犹豫的舍弃了大量的士兵,也让他们害怕下一个被抛弃的就是他们。因此人心开始浮动,已经在思考下一步的打算了。
    白波军的大船显然已经有了沉没的征兆,没有人打算陪着郭太一起赴死,那么就只能选择中途跳船了。
    郭太见众人不说话,哪里还不知道他们现在抱着什么心思,幸好,他也还有着后手,那就是已经内迁于汾河流域的南匈奴於夫罗,已经派遣使者前来与他交好,想要与他共同作战。继而使他们入主中原。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既然让皇甫嵩这一位军功卓绝的老将担任并州牧,又有不收回麾下部队的吴战入驻上党,很明显就是要对在并州已经丢失许久的河套地区动兵了。
    这个时候,大量盘踞于河套流域周围的异族们,自然也不会选择坐以待毙,乖乖的等待着并州的力量整个完毕,朝着他们发起进攻,自然也要在背地里搞上一些小动作。
    而南匈奴这一支由於夫罗为首的民族,在原史中,东汉为了讨伐张纯和鲜卑的联手,向匈奴调兵,于夫罗作为指挥官出兵援汉。
    在188年,因为老巢南匈奴发生了政变,他的父亲,也是部落的单于被杀害,于是于夫罗率众赴汉申诉苦情,其后也就一直留在了大汉的境内。
    之后,他又趁着汉灵帝的驾崩,于夫罗和白波贼合流进犯太原,河内等地,本来受命征讨的董卓,却因大将军何进遇刺身亡,紧急调转方向前往洛阳。
    之后,于夫罗倒是可以算得上一个忠臣,他救援并保护了由长安逃亡出来的汉献帝,
    又与张杨一起投靠了袁绍,屯兵漳水,参加了曹操举办的诸侯联军。之后,他又叛逃袁绍,投奔袁术,又在袁术被曹操击败之后顺势投靠了曹操,再也没有背叛过。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孙子,正是汉赵的开国皇帝刘渊,那一个在西晋末年的动荡中崛起,以内徙匈奴屠各贵族身份建立了十六国的第一个少数族政权,开启了十六国时期政治统绪的光文皇帝。
    如今,因为部分时间线的改变,再加上因为博克多汗国在现实中投靠了华夏,让这两方地图并在了一起,也让这两个国家历史上绝大一部分的异族将领纷纷的投送到了这个世界,其中就有这一名刘渊,在他的谋划下,他们比历史上先一步与郭太搭上了线,想着凭借郭太麾下的白波军,来对付一下吴战和皇甫嵩等人。
    不过,郭太当时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他虽然是一个贼寇,但好歹也是高贵的汉人,在南匈奴使者刚刚来的时候,还是本能的瞧不起他们。只不过现在,他的白波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若是继续选择摆着架子,怕是连性命都要交代在这个高都县了。
    于是,待郭太结束了这一次最终结果为不欢而散的会议之后,他果断的乔装打扮,来到了高都县的某一个角落,在说了暗号之后,很快就有两个腰挂马刀的家伙,把他给请了进去。
    等他在出来之后,脸上已经充满了激动的神情,显然,对于这一战,似乎又充满了信心。
    ............
    对于郭太在高都县内的小动作,吴战自然是发觉不了,此刻的他,正头疼的这一群降兵应该如何解决。
    毕竟他这一次带来的军队虽然号称三万,但是满打满算也不足两万人。而白波军聚众甚多,但只是这一次投降的士兵,就高达三万余人,已经大大的超出了他所带来的部队。
    这样的人数,显然不是他目前所带来的军队所能够掌控的,不仅要消耗他的大量粮草,而且就凭借着他们阵前投降的黑历史,吴战也不敢用他们来进行征讨,不然他们在原地整上一波哗变,这造成的损失,是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的。
    将他们押送回长子县也不太现实,光是这样的人数,将他们押送回去也需要大量的人手,也会大大的消耗他这一次带来的大军。
    真田幸村这一个来自东瀛的将领也是心狠,直接朝吴战建议将这些人分批全部杀掉。不过被其余人干脆的阻止了。开玩笑,这些人中的绝大一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只不过被狗日的朝廷逼迫的活不下去了才选择投身黄巾,在黄巾覆灭之后又跟随了白波军。杀害这种普通老百姓的事情,只要吴战麾下没有白起,常遇春这种又理智又嗜杀的杀神,是绝对不能做出来的。
    最后,吴战也只能选择了一种折中的想法,给他们所有人分发了一部分的粮草,让他们就地解散。想要继续参军混口饭吃,或者想要回归老本行种地的家伙,就自发的前往长子县,让他们自己去找卢植,给他们安排任务。
    反正并州地广人稀,有的是还没有被开垦的荒地,虽然这些土地贫瘠,但是只要不碰上天灾人祸,好歹也能足够他们有一个温饱了。
    至于不想去长子县的人,吴战也认了。就让他们自己自生自灭。只要不在他眼前碍事,吴战也就无所谓了。
    至于他们又想重新回到白波军的怀抱,吴战也不当回事。这些战斗力还没有五的渣渣,即使加入了白波军,也无法对他们造成多大的麻烦,只会平添上一份自己的性命罢了。
    做完了这一切,之后商讨如何对付白波军的事情,倒是简单快捷的很。
    他们若是出城想要和他们交战,那就打个痛快。若是不想出城,那吴战就在这里和他们干耗上几天。
    白波军人数众多,又不事生产,一个小县城内的粮草,绝对支撑不了他们几天。再加上高都县在白波军的祸害下大量的百姓老早逃走了。剩下的贼寇,就算饿死一部分,吴战也是不会有任何的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