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贞观的伟大和贞观的无奈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最新章节     
    李世民的这个问题着实让萧盼盼有些为难了。
    因为这个男人,在他的所处的时代下,真的做到了极致。
    萧盼盼沉默着,她在思考某种可能,某种让唐朝在贞观年间就实现一次大蜕变的可能。
    只可惜,她越想越觉得难度巨大。
    因为比起秦始皇不得不面对的形势所迫,和朱棣时代的顺理成章,作为千秋帝范的李世民其实能做的大事反而不多。
    她开始在大脑里组织着自己的语言,她需要让这位千古一帝明白一些事,至于他愿不愿意去做,就不是她这个普通小老百姓能多嘴的了。
    长久的思索后,她终于开口说道,“说真的,您这个皇帝当的很完美。在您所处的时代,您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一切。除了一些具体的项目可以推进外,国家大政方面,能推进的空间其实并不多。”
    李世民听懂了萧盼盼的画外音。他很想知道那个不多的空间是什么,不过他很有耐心,只是先问道,“哪些具体的项目?”
    “就是之前给其他皇帝总结的那些提议,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推动一下,特别是羊毛产业和煤钢联合体。”
    李世民心中高兴,随即立刻问道,“所谓的推进空间是指什么?”
    萧盼盼沉吟片刻,说道,“第一是府兵制的主动改革。”
    听到这句话,李世民格外吃惊。
    “你们对府兵制的顶层设计,原本是兵丁从富强之家出,劳役从普通家庭里来,但介于大唐立国时的战乱,到您主政时的开疆拓土,使得这种构想一直没有真正落实。”
    “好在唐初的社会环境还算不错,比如有大量的荒田掌握在皇家的手上,所以还能保证均田制的推行,同时军功上升通道没有贬值,故而保证了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没有崩塌。”
    听到这的李世民有了不好的预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全民皆兵的制度是必然会崩溃的。”萧盼盼顿了顿,“事实上,到了唐高宗时期,就是您儿子继位后,府兵的身份就开始贬值了,因为他们除了要作战之外,还要大规模的承担徭役任务。与此同时,他们的特权待遇也开始下降。”
    听到这的李世民不由得一叹,心中不禁感慨,怎么每一个王朝都是这样。
    “府兵制的缓慢崩解,导致的结果就是被动的募兵制开始推行。而这种被动的募兵制,又是安史之乱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李世民神色一拧,安史之乱!他不喜欢这个名词。
    作为皇帝和统帅,他能理解这个名词的分量,于是他连忙追问什么是安史之乱。
    “这正好关系到第二点,东西对立。”
    萧盼盼回答道,“这是历代王朝都要面对的情况,不是东西对立,就是南北对立。”
    朱棣的眼角不自觉地抖了一下。
    “这本质是地区经济发展后必然出现的局面。历史的治理逻辑是,如果一个王朝的首都并不在这个朝代的经济中心,那就必然要重用该经济中心出身的官员,作为当地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比如之前说的,明朝的朱棣必须重用南方的文官。”
    李世民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但你们李唐很难做到这一点,根源在于关中本位的统治逻辑。”
    “果然……”李世民低声呢喃道。
    “唐朝的统治基础,是发源于西魏北周的关陇贵族集团,这样的政治结构,天然的对曾经东魏北齐所在的河北抱有敌意。于是从开国以来,唐朝的国政就对河北颇为苛刻,这就使得河北士民对李唐有着严重的离心倾向。”
    朱元璋在遥远的未来表达了自己的认同。
    萧盼盼无奈摊手,“东西大和解,在历史遗留问题,跟政治结构失衡的共同作用下,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北的经济开始大规模发展,甚至到了唐中期,出现了河南向河北的大移民。”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那时的唐朝统治者其实已经没有应对的方法了。更加无解的是,朝廷不仅难以应对,而且还要继续加重对河北地区的投资。”
    “为什么?”李世民连忙提问。
    “因为大唐的府兵制已经崩溃了,在军事政策上,必须依靠地方的藩镇,在这样的情况下,藩镇的军阀化就是必然的。”
    李世民做了个深呼吸。
    “这还没有完,”萧盼盼抿了抿嘴,“因为科举发展的不充分。导致正在崛起的庶族地主没有上升的渠道,于是他们自然开始向军阀化的藩镇靠拢。特别是那些关东地区的庶族地主们。”
    李世民此时已经不用想,就能知道后续会发生什么事了。拿着刀的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文人相结合,所能爆发出的力量他非常清楚。
    毕竟他自己就是文武结合的典范。
    “唐朝是一个注定要经历一次历史大变局的时代,这个变局就是科举发展带来的。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知识大爆炸进一步的影响,能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庶族地主势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但面对这一情况,大唐朝廷并没有拿出一个积极的应对态度,比如你们的科举并没有推行糊名制,大量选拔的人才还是五姓七望的家族成员等。”
    “这就是所谓的科举制发展不充分。”
    李世民下意识的瞄了长孙无忌一眼,见他的神色十分平静,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所谓科举的本质,就是皇权想要收回人事权的一次尝试,就如同汉文帝用秦末以来的“秀才”去抢夺功臣集团手里的权力一样,隋文帝也开始利用科举,让庶族地主出身的寒门去抢夺门阀士家手中的权利。”
    萧盼盼顿了顿,“但这个问题不是您能解决的,这需要历史的沉淀和技术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您在当时的门阀和庶族之间已经找到了最好的平衡,保证了政治的稳定。”
    不够!李世民在自己的心里确定道。
    “而以上的四个方面,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社会基础了。”
    “但总体来说,这些事都不是您能去解决的。还是那句话,您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皇帝,然后也是一个比较无奈的皇帝。”
    “因为您突破不了关中本位的政治格局,这是现实决定的。您无法依靠还没有成熟的科举制度去对抗门阀士族,所以您只能和门阀进行一定的妥协跟合作。”
    “您打出了巨唐的万里江山,但也留下了漫长的国防边境线,由于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少数民族的办法,所以这些地方最后都会变成巨唐的出血点。但难道因此您就能放弃这些地方吗?显然是不能的。”
    “比如关中想繁荣就必须要彻底控制西域,如果没有西域关中就会凋敝,关中凋敝,李唐只能迁徙关东,那结果必然是关陇贵族崩盘,李唐失去统治根基,您看一环扣一环。”
    萧盼盼摊手,“为了保住边境的安定,同时因为府兵制的崩溃,您的后代被动的建立了以募兵制为中心的藩镇集团,然后就是藩镇之乱。”
    李世民一拳捶在了身前的桌案上。
    “但现在的问题是,您知道了这些也没有用,因为您能做的事很少,不是因为您能力不够,恰恰是因为您能力足够优秀,才把您的这个时代发展到了极致,想再进一步的话,恐怕会很难,这叫时代的局限性。”
    李世民沉吟片刻,在眼前的面板上写到,“你不是说有一劳永逸解决草原的办法吗?你不是愿意提供更好更便宜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吗?你不是说还有黑麦跟土豆吗?有这些还不够更进一步吗?”
    “但您能突破关中本位制吗?”萧盼盼问道,“您敢一手持刀对准敌人,一手持刀对着自己吗?”
    李世民愣住了,望着半空中的光幕,眼神从光彩变得晦暗。
    他听出了萧盼盼的话外音,他沉默着没有给出回答。
    “您所处的是一个各种新兴势力都方兴未艾的时代,同时也是高门望族依旧强大的时代。哪怕雄才大略如您,也只能在各方去寻找一个可能的平衡点。”
    “朱棣的方法不行吗?”李世民继续问。
    “行啊,羊毛产业和煤钢联合体都能推进,但关中的衰落和河北的崛起将会是必然。您想要破局,就必须去调整整个政治格局。”
    只是这一句话,李世民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而无数的大唐精英瞬间理解了,一手拿刀对着敌人,一手拿刀对着自己的含义。
    李世民也理解了,至少他认为自己理解了。
    想创造一个更伟大的大唐,他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他必须打破让自己用得如臂使指的政治格局,这不止是政治冒险,这可以说叫自废武功。
    也是在这一刻他终于理解了萧盼盼说的,自己在当下的时代做到了极致,因为就是他本人塑造了这个时代,所以他才能在把这个时代推到一个让人仰望的高峰。
    我该重新去创造一个时代吗?李世民在心里拷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