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人才不是这样当的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最新章节     
    萧盼盼的一番话,让宋以来的知识分子彻底愣住了,他们真是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在后世某些人的眼里真就是如此的不堪。
    不仅对皇帝,对国家,对百姓没有起到什么正面作用,更是在群体素质上也下滑了一个档次,真就是时代的蛀虫一样。
    这样的评价让他们感到愤怒,更让他们感到不甘。
    但一些时代的庶族士大夫们只是复盘了一下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后,就立刻发现了萧盼盼的这番话是那么的真实且残忍。对于任何一个还有廉耻心的掌权者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时代彻底的否定。
    “客观的说,宋朝是一个需要舔舐文明伤口的时代,唐末和五代的黑暗让人心惊,心惊到后周出现了应激反应,然后您宋太祖的陈桥兵变加剧了这种应激反应,赵光义的不正常继位和军事决策上的接连失败,扩大了这种应激反应。”
    萧盼盼摇头。
    “随着这种应激反应带来的是文明发展方向,从进取向保守的转变。”
    赵匡胤也感到无言以对。
    “其实就时代发展来说,这样的转变对华夏文明本身是有利的,但这件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主导这一文明转向的人是被养坏了的庶族士大夫,和一群色厉内荏,毫无担当的皇帝。”
    “到了最后,这种转向直接堕落成了亡天下也无所谓的可怕共识。”
    萧盼盼自己说罢,心里都觉得窝火。
    “先是在决策层上,几乎达成了放弃武力收回燕云的天真决策,搞什么以德怀远。到了后来更是觉得这是一弹之土,根本不重要。”
    萧盼盼竖起大拇指,“你们宋朝的国防开支有多大是你们自己看不见吗?没了燕云只能搞以兵为壑,在边地屯了多少兵当人肉沙包,合着这些养兵的钱不是你们家出是吧,填线的兵不是你们家的儿子是吧。”
    这下赵匡胤真是感到了一种真切的难以置信,作为一个常年带兵打仗的将领他知道燕云难打,但他没想到后来的人居然把这种难打变成了不打。不过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这个王朝在这一思维方式上真是一以贯之的。
    “河北拿不回来以后,又来了一个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奇葩操作,直接放弃整个江北,最后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亡天下的危局把整个国家卖给了蒙古人。”
    萧盼盼嗤笑一声。
    “在政治格局上,这个过早掌握了治国主导权的群体,通过异化的科举制度,在皇权的纵容下,挤占了所有的上升通道,使得整个国家彻底被庶族士大夫绑架。”
    “在政务能力上,他们通过科举找到了一条不用靠专业能力就能实现阶级跃迁的方法。”
    萧盼盼顿了顿。
    “在科举之前,朝廷对人才的最终考验只有一个,那就是丢到战场上去,看这个人能不能活下来。”
    “在宋代彻底完善的畸形科举,将军功爵制度挤出了人才选拔赛道,所有拥有学习能力的人都把自己埋进了所谓的四书五经里。这一结果直接导致大量专业人才的流失,只培养出了一群只会相互政治倾轧的清贵文人。”
    “外加上你们赵家的皇帝每天都怕哪个带兵的当第二个赵匡胤,所以纵容这帮文人疯狂的压制武人,特别是对中下层的宿将。”
    “而对于庶族士大夫来说,这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递枕头,这帮丘八要是能通过打仗升官不就抢了自己的权力吗?必须压死,不能让任何能分权的人冒头。”
    “这种能分权的人还包括真正有才能的实干家,毕竟科举好不容易降低了人才定义的规范。以前的人才要能上马治军,下马安民。”
    “现在,会背一点所谓的四书五经就是人才了,完全不用去学真本事了。”
    “你们赵家的皇帝对此也乐见其成。”萧盼盼眼神里满是不屑,“不止是赵家皇帝乐见其成,无数的皇帝都乐见其成。于是一个国家几乎所有的资源都被投入到了这件事上去,最后培养出了一大群只会刮地皮,放高利贷的废物。”
    “这帮人还自诩清流,清贵,整天屁事不干,只会挑毛病,看见那种会做事的人就开始道德谴责,道德围剿,从而显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多高尚。好像那些肮脏事你们这样的人没有干过一样。”
    “而作为皇帝,还傻了吧唧的支持这种风气,美其名曰风闻言事。目的不就是担心自己屁股下的位置不稳吗?担心有个才能卓着的人出现,成了权臣,抢了自己的位置吗?”
    “所以一有这样的人出现,就疯狂的打压,搞以内耗为主的制衡,还因此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觉得自己是什么政治高手。”
    “但最后的结果就是,官员的考评体系完全被让渡给了这帮只想睡觉的庶族士大夫。在历史发展上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幕,一开始官员考评还是三年一次,后来变成五年一次,最后干脆就不考了。”
    “接着,无数的士大夫就开始按照同乡,坐师,地域的关系私相授受。一边瓜分国家权力和国有资产,一边打压任何敢做事的人。”
    “这种习惯下,张居正搞个考成法就彻底把无数的庶族士大夫得罪死了,等张居正一死,考成法就被废除了,万历这个傻缺也被各种忽悠,最后只能躲在皇宫里搞非暴力不合作,大家一起躺平等着大明自爆。”
    张居正此刻觉得好累,特别是看着眼前的小胖子又在一边抹眼泪,一边抄书的样子,他一时间是真的头疼无比。
    “关于人才定义,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汉武帝和儒生狄山的。”
    刘彻竖起了耳朵。
    “狄山这个人支持和匈奴和亲,各种批判张汤,弄得自己多么的伟光正。最后汉武帝问他能管多大的地方并保证那里不被匈奴入侵。”
    “他也算有自知之明了,没有厚着脸皮说自己有什么宰相之才。汉武帝的标准也越降越低,最后降低到了一座城,这货终于找不到借口硬着头皮去了,最后被匈奴砍了。”
    汉武帝嗤笑一声,废物。
    这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但在很多士大夫看来,这是汉武帝迫害儒生的证据。
    “你们宋朝也有一段类似的历史。宋神宗赵顼想找人治理黄河,觉得司马光读了这么多书挺牛吧,让他去,结果吕公着说,这不是善待儒士之道。”
    萧盼盼无语,“你们儒家的知识分子挤占了所有人的上升通道,现在遇见事了你们不去干,谁去?合着你们除了用笔杆子舞文弄墨,指桑骂槐之外,就什么都不会干了是吧。”
    三个被点名的人,除了宋神宗本人之外,其余两人都是一脸尴尬。
    “一个国家,总是要有人做事的,多少做点,人才不光是用来给皇帝搜刮财富和维稳的。还有,会读点儒家经典的人不等于人才。最多算个文学,历史专家而已。”
    赵匡胤真的是受不了了,不是受不了萧盼盼揭露的事实,而是真的不想再听这帮读书人的那些破事了。
    于是他忍不住问道,“我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