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了大唐前中期,东北一带防线的糜烂,和河北一带军镇化的整个过程。
萧盼盼觉得,大唐这个王朝的气运真是十分独特。
这种独特也许跟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里诞生出的那个天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吧。
大秦奋六世之余烈,却没有真的建造出一个崭新的天下。
从废墟中拔地而起的大汉,也是在步履蹒跚下,才最终走到了汉武时代的鼎盛。
宋则更像是历史给出的一个合理但却错误的回答,你知道它的来处,却不理解它最后的归途。
大明的光芒只存续了两代人,之后的时光便陷入到了吊诡的泥潭里,上不去也下不来,最终活活的因窒息而死。
只有大唐,她在立国的第四年就走完了大汉六十年的进程,从此之后便一往无前。哪怕中间存在着各种波动,最后却依然将一个时代推到了历史的顶峰。
但似乎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的气运被消耗一空,之后的时代就只剩下了苟延残喘。
“大唐东北地缘环境的恶化,和整个河北军事化的问题,的确可以追溯到营州之乱。”萧盼盼说道,“但造成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还是在于你李隆基自己。”
李隆基紧皱眉头,他知道,萧盼盼猜到了他的某些意图。
“你奶奶作为皇帝时,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在营州问题上的托大。至于其它方向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从她手上流过的大唐谈不上强盛,但也足够稳固。特别是在收回安西四镇的问题上,她的坚定无疑是正确的。”
“从龙朔年间(661年)到长寿元年(692年)吐蕃和大唐在西域的争夺,一直都占据着上风,所谓自敢抗天诛,迩来二十余战,大战则大胜,小战则小胜。”
“咸亨元年(670年)至长寿元年(692年)之间的吐蕃,势力在西域达到最盛,控制了塔里木盆地绿洲地区长达二十余年。”
“战有利则战,和有利则和,成为唐在西域最强的对手,西域诸部落或依附吐蕃,或归顺大唐,全看你们双方谁能获胜。”
“尽管李治在调露元年,以碎叶为安西临时治所,方便名义上保持对西域地区的统治,但实际上依旧没有收复四镇。”
“安西四镇的恢复,重新确立了大唐对西域天山南北,以及塔里木盆地的全部统治,并逐步让大唐在这里的统治正常化,制度化。而随着你的开元时代的到来,大唐对西域的统治也达到了鼎盛。”
“吐蕃也在这时遭遇了自咸亨以来最大的挫折,被迫退入帕米尔高原,退入中亚,只能去找大食的麻烦。”
“到了万岁通天二年(696年),吐蕃派人向大唐请和,求和亲,大唐不许。”
武曌听着这一段,一时间是真有些哭笑不得,这萧盼盼连武周都不说了,直接就是大唐了。看来自己这个开国皇帝的确不算是什么正经的开国皇帝。
“也许正是因为西北方向的军事胜利,让武女皇感到自己对东北方向的胜利也能唾手可得,所以最终才托大如此。”萧盼盼若有所思地说道,“但不管怎么说,收复安西四镇对大唐的影响是巨大的。”
“毕竟在这一问题上,才能卓着如狄仁杰也支持过要放弃安西四镇,但武女皇坚持住了,这足以说明,武女皇对大唐地缘安全有足够的认识。当然,这也侧面反映了武女皇在营州问题上犯错的纯粹性。”
武曌翻了个白眼,这是用来形容错误的词吗?
“总之,没有了安西四镇的吐蕃,失去了富饶的绿洲和繁荣的商路,因此实力大减,从此无力染指西域,直到安史之乱的爆发,你调四镇大军去平乱,吐蕃才找到了重新夺回西域的机会。”
“同时,也正是因为安西四镇的回归,才保证了你的开元时代,拥有着一个稳固的西北国防,能让你从容的对西域和中亚进行反击和开拓。”
萧盼盼停顿了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后,认真的说道:“大唐地缘环境的全面恶化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最标志性的两次战略失败就是吐蕃的崛起,和营州之乱的持续影响。”
萧盼盼颇觉荒诞的一笑,“在我看来,造成这两次重要战略失败的根子,还是大唐的国力太强了,大唐的军力太强了,更是大唐在太宗时代就进入了无敌于天下的状态造成的。”
李世民也是哭笑不得,这居然还能是一个问题?
“过于强盛的大唐,让李治在军事战略上犯了轻率和自大的毛病。同样的,介于武女皇自身的身份问题,轻率和自大在她统治的时候也在延续着,而且还有所放大。”
“而这样的一种心理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你李隆基的身上。”
怎么又说到我身上了。李隆基撇了撇嘴。既然找不到一个可以用的支点,那就直入主题吧。
“对扭转大唐目前的国势,你所在的未来有没有方法?”李隆基提问道。
“问题我都已经给你说明白了,方法其实就自然摆在那了。一是对均田制的改革,抑制土地兼并。二是对府兵制的主动调整,毕竟府兵制相对于募兵制终究是落后的。”
李隆基不置可否,这些事都不是那么容易能改的。
“大唐这个时代,经济中心已经南移了。突破关中本位是势在必行的,反正不是你主动去突破,就是后面有人帮你们老李家被动去突破。”
“我能告诉你的是,突破口其实就在江南大开发。用江南利益去对冲河北利益,大概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但要这样发展,就必然要实现政治中心东移,也就是说,你应该把自己放到洛阳去,把势力摸到开封去。”
“大唐灭亡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朱温把掐断了大运河。”
李隆基疲惫无比的一叹。
“至于地缘危机的问题,我能帮你的地方就是提升你们大唐军队在武器方面的战斗力,保证你能用自己的士兵锤死吐蕃,契丹和突厥,再配合上其余产业的发展,让大唐重新得到一个安定的边防。”
“但大唐内部的结构矛盾只能靠你自己,这是你李隆基的责任。”
分割线————————
大唐的事,差不多讲完了。这一段其实是讲了三个人的问题,李治,武则天和李隆基。
所以感觉非常长。
而我自己在这段时间查资料也对大唐前中期的历史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总之收获很大。
最后,关于武则天的争议,大家各有各的看法,这很正常。
后续这本文的结构也要开始调整了,重心开始向各时空的发展转移。
也不知道这样的改变是好是坏。
最近的数据也越来越糟糕了,希望这本书最后能有个合格的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