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与戴胄合作
作者:三高大人   大唐:太子的轻松日常最新章节     
    李承乾将放在一旁的铁锤交给戴胄。
    并示意戴胄用力砸。
    众人还在暗道:这么好的石头砸坏了多可惜。
    就见戴胄将铁锤高高抡起,向着地面狠狠砸去。
    “咣”的一声。
    只留下一个白印。
    李二一见此状,便来了兴趣,亲自拿过戴胄手中的铁锤。
    活动了一下筋骨,便开始砸起来。
    当砸到第七下的时候,水泥表面碎下了一大块,却仍旧没有断裂。
    “这……”
    这时候房玄龄看着水泥眼中投射出智慧的光芒。
    对着一旁的李承乾问道:
    “殿下,这种石头是从哪里发现的?竟如此坚硬。”
    李承乾嘿嘿一笑:“房相,这可不是从哪里发现的,而是本宫做出来的。”
    “什么??做出来的?”
    戴胄惊讶出声。
    如此平滑,如此坚硬的石头居然是做出来的?
    怎么可能!
    见众人一脸的不相信,李承乾又将他们带到正在修建的水泥路旁。
    看着那些工人将一些软软的东西倒在地上,用着一种奇怪的工具在上面滑动着。
    “这?就是刚刚的水泥?为何是软的?”
    李二终于忍不住疑惑开口。
    “等过几天这水泥干了以后,就会变成那样坚硬了!”
    听着李承乾的回话,戴胄急忙开口:
    “太子殿下,这水泥成本几何?可能量产?”
    李承乾没有答话,反而一脸不怀好意的对着戴胄问道:
    “戴尚书,我记得大唐有许多城墙需要修缮了吧?大唐城墙那么多,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李二听完没好气的看向李承乾。
    原来让自己带着戴胄前来,是又惦记起国库的银子了。
    不过这臭小子每次赚国库的钱,戴胄事后还乐的屁颠屁颠的,不得不说,自己这个儿子赚钱还是真有本事。
    李承乾也很无奈,建房子修路,一时半会没有收益。
    自己需要用钱的地方又太多。
    想要短时间内赚上一笔大数目,最合适的莫过于国库了!
    自己赚钱,国库省钱,双赢!
    戴胄又认真的看了几眼水泥,随后对着李承乾说道:
    “殿下,这水泥的价格若是太高,国库怕是不能承受。”
    李承乾呵呵直笑:“戴尚书说笑了,若是水泥成本太高,华而不实的东西,本宫怎么会拿出来呢?”
    戴胄眼睛一亮:“不知成本几何?”
    “能让国库省下三成的银钱!”
    戴胄听完,立马对着李二请辞离开了。他要回去整理那些需要修缮的城墙了!
    李二也带着房玄龄等人离开了。
    甘露殿。
    李二看着底下的几个大臣,轻声问道:
    “你们看如何?”
    长孙无忌思索片刻,沉吟开口:“此物甚是了得,能短时间内修造出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墙!”
    房玄龄也在一旁说道:
    “还有用水泥修成的路,比朱雀大街的路还要平滑坚固!若是大唐的官道都用这水泥来修,每年不知道要省下多少保修的费用…”
    “咳咳,朕说的是太子!这么多功劳,该如何赏?”
    李二心里当然也能想到这水泥的妙用,可现在他为难的是。
    李承乾帮国库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又拿出了好多利国利民的东西,该怎么赏?
    一旦赏高了,以后又得了大功劳,会面临封无可封的尴尬境地。
    赏少了,又怕被人说自己小气。
    几个大唐老狐狸听李二这么一说,立马反应过来。
    长孙无忌看着有些忧愁的李二微微一笑:
    “陛下,太子殿下身为人子,为父分忧不是应该的么?”
    李二听着长孙无忌的话,不禁瞠目结舌。
    辅机啊,你是真不要脸!
    不过说的好他么有道理!
    “咳咳,也是,哎,有这么妖孽的儿子还真让朕为难啊…”
    听着李二又开始装起来。
    几个大臣暗叹一口气,熟练的将自己的耳朵调成静音模式。
    左耳进,右耳出…
    午时。
    今日的长安皇家酒楼,又排起了长长的队。
    时隔几日。
    皇家酒楼放出消息。
    新书《水浒传》即将开讲。
    而现在二楼的雅间,清一色的都在品着茶。
    房玄龄感叹道:“现在老夫的口味都被太子殿下养刁了,以前的茶喝都喝不下去了。”
    杜如晦在一旁轻轻品了一口茶,砸吧着嘴,轻轻笑道:
    “谁不是啊!以前的茶用来解渴,现在的茶,只舍得慢慢品!”
    房玄龄点了点,又叹惜道:“就是价格贵了些,以前的茶50文就能买一斤,现在五十文三两,贵了整整三倍啊!”
    杜如晦好笑的看着房玄龄:“嫌贵?我也没看你少喝。”
    “呵呵,要不是上次从陛下那赢来…”
    说道这,房玄龄语气一顿,摸了摸已经有些干瘪的钱包,看向杜如晦,继续说道:
    “好久没有放松放松了,不如明日忙里偷闲,去找陛下打上几牌?”
    “甚好,甚好!”
    ……
    而此时的李承乾,抱着一个木箱子进入了立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