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给朱元璋擦屁股
作者:谷禾   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最新章节     
    朱元璋把明朝的铸币权给搞没了,彻底伤了大明财政的根基。
    朱元璋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育,对很多事情仍然是一知半解,思考的决策有欠周全。
    他的性格敏感多疑,残忍嗜杀,结果导致身边的人普遍不敢劝谏他。
    很多错误的政策固化下来,给明朝带来了持久而巨大的伤害。
    明朝以前,历朝历代主要的货币都是铜钱,银子只用于大宗交易结算。
    但是因为贫铜,铜矿少而且开采难度很大。
    所以铜在古代都属于贵重金属,价值很高。
    所以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铸造铜钱都异常小心,非常谨慎和重视,会设置专门的部门和官吏去监管。
    用价值较高的稀缺金属去制造大量流通、价值单价较低的货币,政府是亏本的,方便民间。
    当统治者铸造铜含量较高的货币时,民间的选择就是大量收集铜钱然后融化提取铜来套利;
    当统治者铸造含铜较低的货币时,又因为这个铜钱显得粗制滥造,仿冒很容易,被民间拒绝流通。
    最关键的是,铜矿少,产量更少。
    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增长,这个主要流通货币就严重不足,造成通缩,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铜钱还有着不可克服的缺点,那就是价贱体重。
    从宋代开始,统治者就开始寻求替代的货币——交子。
    宋代负责铸币和交易的官员应该是世界上第一批懂得“准备金”制度的人。
    他们在发行交子时也配套设计了准备金。
    即官库里储备对应的金银数量,按照储备金额发行印刷交子,来保证其价值。
    宋朝因为通过交子发行掌握了这个铸币权,以国库和税赋挂钩交子。
    只有官方可以印制交子,也只有官方承认的交子才具有流通价值。
    交子在市场上有无与伦比的威信力。
    民间不仅乐于接受交易实物使用,愿意拿出金银兑换,也便于携带异地交易。
    宋朝因此掌控了历朝历代最大的财富动员能力。
    南宋偏安一隅。
    但是却能从四川钓鱼城到湖北襄阳,长达数千公里防线上调动全社会资源对抗巅峰时期的蒙古大军长达数十年。
    交子可谓是功不可没。
    相比宋朝人,蒙古来的元朝统治者在金融方面操作水平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蒙古王爷们当然也明白发行纸币的好处,但他们贪婪成性,只想依靠纸币来掠夺民间财富。
    元朝官方制定的纸币叫作“钞”,元代大部分时期,不铸造铜钱并禁止使用前代铜钱。
    钞是唯一通用的法定货币。
    蒙古人发钞开始还有点节制,后面就乱来了,最后这个元朝的钞很快就变成废纸。
    缺钱了,就安排印刷一批,然后发放给各位王爷们,王爷们安排下人们出去强行采购使用。
    老百姓手里的元钞很快膨胀贬值,成为废纸。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几乎全盘继承了元朝制度,其中也包括这个纸币。
    不过明朝的纸币加了一个字,朱元璋自己改的名字,叫作“宝钞”。
    朱元璋发行纸币吃相比蒙古人还难看。
    一方面缺钱时候拼命印钞采购,另一方面规定民间缴纳赋税时,使用宝钞不得超过三成,另外七成需以实物交割。
    老百姓心里都怨气很大,只印钞不回收,这摆明了是用白条抢实物啊!
    所以,明朝的纸币贬值比元朝还快,朱元璋还没死,这个明朝宝钞已经沦为废纸。
    朱元璋为了保证宝钞发行,不但禁止金银在民间流通,还停止了铜币的制造。
    但交税却可以使用金银。
    纸币变成废纸,铜币也不发行,民间就自发将金银作为流通的货币。
    以前大锭白银用于大宗交易,民间为了使用方便把锭银敲碎,用称中药的戬子称重,逐渐自发用碎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
    这下好了,明朝政府丧失了民间公信力,铸币权没了。
    整个社会被迫接受以白银作为事实主体货币。
    终明一朝,再没有成功恢复过纸币的信誉。
    而且大明不产银,铸币的材料也不由自己说了算。
    这基本上导致明朝政府在财政方面是个绝对的小政府。
    不控制自己的货币,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干预能力几乎为零。
    当时的白银主要靠外贸供应流入。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是畅销全球几千年的硬通货。
    到明朝中叶,有学者估算,当时中国的白银数量要占全球的一半。
    一方面是日本商人从山东浙江福建一带与中国沿海交易流入。
    另一方面是西方采自中美洲的白银,自东南亚华人华商交易流入。
    在公元1634年以后,由于英国同西班牙争夺海洋霸权。
    西班牙限制了美洲白银从菲律宾进入明朝的数量,直接导致从菲律宾流入的白银数量锐减。
    同年日本德川幕府也迫于白银外流的压力,急需改变常年的贸易逆差。
    也开始拒绝同澳门来的明朝人做生意,从日本方向输入白银的途径也被关闭了。
    白银输入的锐减,直接导致白银价值的飙升,紧紧卡住了明朝帝国的咽喉。
    一方面赋税必须使用白银交付,白银价格的上涨让赋税显得额外沉重。
    很多商贾富户因此破产,江浙地区接连发生人去屋塌的现象。
    另一方面白银的紧缩,让银铜的兑换比例迅速增加。
    之前还能使用铜钱兑换银子来购买粮食勉强度日的百姓,现在连粮食都吃不起了,让本来就生活在温饱线的百姓雪上加霜。
    这正是朱祁钰要废除宝钞,进行货币改革的原因。
    宝钞已经形同虚设,只会给朝廷增加负担,让各级官员对大明失去忠诚。
    只有彻底进行货币改革,才能把货币铸造权重新拿回来,让大明重新拥有公信力。
    至于缺铜、银问题,以后派舰队去其他国家找就是了。
    按照朱祁钰的想法,以后大明就是海上霸主,满世界搜刮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