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朱元璋的无力
作者:见月明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章节     
    一直忙碌到过年,才终于制定出大致的计划框架。
    看着这份长达十四万字的工作计划,陈景恪长长的舒了口气,然后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玩意儿放到前世,肯定会被领导打回来。
    写的什么玩意儿,不清不楚的也能用?
    但放在明初,就是划时代的东西。
    其他人也都是如此,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看向陈景恪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敬佩。
    作为朱标的核心团队成员,未来必然身居高位。
    他们心中是非常骄傲和自信的。
    可是自从陈景恪出现,他们的认知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以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了解国家,将来走到关键岗位,必然能干出一番成就。
    做完这份计划,他们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可以说,这次的工作计划,对他们的认知进行了一次重塑。
    而带领他们完成这一切的陈景恪,今年才刚满二十岁。
    这是何等的天纵奇才。
    更让他们感激和敬佩的,是他的谦虚和无私。
    如果他们拥有这么高深的学问,尾巴早就翘到天上去了。
    可陈景恪始终保持着谦虚,哪怕是授课也是以商讨的语气,而不是用必须如此的命令方式。
    而且这种经验,换成他们肯定会藏起来,传给自己的子孙。
    就算会教几个弟子,那也是有所保留的。
    陈景恪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完全是倾囊相授。
    这种学识,这种胸襟,让他们为之心折。
    其实陈景恪也同样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对眼前这群人非常佩服。
    上辈子他就是个医生,很多东西都是网上冲浪看到的,了解并不深。
    这一世从政之后,他就一直在思索,去理解前世看到的各种信息。
    可时间太短,能力有限,能被解读的信息并不多。
    他把自认为有用的信息挑出来,说给大家听,然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去解读并应用。
    对他自己来说,这也同样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消化了许多前世的知识。
    并对治国有了更深的了解,甚至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
    一套借鉴了前世的见识,又能适应当前时代,且具有前瞻性的施政体系。
    这套体系眼下还只停留在纸面上,是否可行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可不管怎么说,对陈景恪自己来说,已经完成了一次蜕变。
    以前他提出的改革方案,基本都是借鉴了前世现成的方案。
    实际上,他对未来该如何走,心中也没有底。
    除了要坚定走工业化,别的其实他也很迷茫。
    强行套前世的路,走资本主义?走兔子的道路?
    他不知道。
    现在他知道了。
    大明注定要走一条与前世不同的路。
    什么主义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带领华夏文明攀向更高峰。
    ——
    朱标拿到这份计划后叹为观止,然后呈送给了朱元璋。
    老朱只是瞅了一眼,就嫌弃的扔了回来:
    “看你爹的笑话是不?”
    朱标心下莞尔,说道:“我哪敢啊,就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要和您商量一下。”
    朱元璋严肃的道:“过了年你就是皇帝了,以后这种东西就不要再拿给咱看了。”
    “你是个有主见的人,不能被咱的意见干扰了想法,况且这东西咱也看不懂。”
    朱标认真的道:“景恪以前和我说过,让我当您的魏征。”
    “现在不过是情况反过来了,您帮我查漏补缺。”
    “当然,以前您是皇帝,咱们有分歧了,以您的意见为主。”
    “以后我当了皇帝,咱们有分歧了就得听我的。”
    朱元璋心下很是欣慰,儿子还是很尊敬他这個当爹的。
    “哈哈……你这臭小子,就见不得咱歇着。”
    “行行行,就依你说的办,以后咱当你的魏征。”
    朱标这才放下心来,不过还是解释道:
    “不是我不想让您歇着,实在是这份计划牵扯的面太多。”
    “以现在大明的行政管理体系,不足以推行这个计划。”
    “所以,接下来几年我们必须对这套体系做出改革,重建一套全新的,能够适应新要求的管理系统。”
    “但这个新系统是什么样子的,谁都不知道,我们只能一点点摸索。”
    “这期间会出现一些混乱,有您在既能震慑宵小,又可以帮我查漏补缺。”
    “我们父子携手,重新建立一套管理体系,为后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表情也凝重了许多,说道:“陈景恪呢,他没有什么建议?”
    朱标叹道:“他有想法,但心有顾虑不敢说。”
    朱元璋气道:“混账东西,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还藏着掖着的。”
    “将他叫过来,咱好好骂他一顿。”
    朱标苦笑道:“其实此事也不怪他,该如何改大家心里都清楚。”
    “他只是遵守约定,不和您对着来。”
    朱元璋表情一僵,过了一会儿长叹一声道:
    “罢了罢了,分吧。”
    “这么多计划靠咱们爷俩……爷仨累死也忙不过来。”
    “不过有个前提,不能再出现丞相。”
    朱标心中一喜,说道:“您放心,我知道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不会走前人的老路。”
    “但这份工作计划,又要求朝廷必须有能力调动全国资源……”
    “用景恪的话来说,就是举国体制。”
    “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朝廷。”
    “正如您所顾虑的那样,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我的想法是加强内阁,将丞相的权力分给内阁学士,由内阁统领六部等衙门。”
    “内阁学士七人,相互协作共同处理政务。”
    “又相互制约,防止某个人权力过大。”
    “君主掌握决策权,依然是国家的最高决策者。”
    “而且,军队不归内阁管,五军都督府只效忠于皇帝。”
    “决策权和军权在手,也不怕内阁出什么乱子。”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然后他又疑惑的道:“你不是准备给内阁票拟之权吗?还不够吗?”
    朱标正色道:“不够,拥有票拟权的内阁,实际上依然只是君主的幕僚机构。”
    “执行,监督执行,跟进计划的进展……这些事情依然落在了君主一个人身上。”
    “按照以前的方法治理国家,君主是能忙的过来的,甚至还有时间偷偷懒。”
    “可现在不行了,君主就算三头六臂都处理不过来。”
    “这份计划十四万字,但依然只是框架。”
    “因为数据的缺失,因为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因为朝廷对地方管控能力不强……”
    “很多需要做的事情,都没有添加进来。”
    “如果将所有的计划都罗列出来,这份计划可能需要五十万字。”
    “如此繁多的事务,君主就算三头六臂都忙不过来。”
    “况且君主还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要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
    “这就要求他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去思考。”
    “如果将所有的重担都压在自己身上,每天政务都处理不完,哪还有时间去思考这些?”
    “所以,以后君主要做的是指明方向,对事情做出最终决策,具体的执行要交给下面的人。”
    “如此才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应对未知的变化,思考国家的走向。”
    朱元璋表情变幻不停,过了许久才叹道:
    “如果说这番话是别人说的,哪怕是陈景恪给咱说,咱都会认为他居心叵测。”
    “如果是咱当皇帝,任由伱们说破天,咱也不会同意的。”
    “但……还记得咱方才说的话吗,以后你才是皇帝,国家大事你说了算。”
    “咱可以不相信任何人,唯独不能不相信你。”
    “去吧,按照你想的去做,咱永远支持你。”
    目送满怀感动离开的儿子,朱元璋的表情非常的复杂。
    虽然不是重立丞相,可扩大内阁的权力,依然是他不愿意见到的。
    胡惟庸给他留下的阴影实在太深了。
    只有将一切权力抓在自己手里,他才能放心。
    好不容易顶着压力废除了丞相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权独揽。
    没想到转眼儿子就有了别的想法。
    这更让他感到无力。
    以前他想着,自己确立一套制度,子子孙孙执行。
    谁知,最器重的儿子,起手就要与他背道而驰。
    自己还活着都尚且如此,等自己不在了,后世子孙又岂会真的遵守那些死规矩。
    此时他终于体会到了历代开国之君的无奈。
    他想要反对,可面对雄心勃勃,想要开创一个全新时代的儿子,他实在张不开那个口。
    如果朱标能力一般……不,哪怕他的能力仅仅是优秀。
    朱元璋都会采取强硬措施,强行让一切回到熟悉的轨道。
    虽然走老路无法摆脱王朝周期律,可至少能保证两三百年的国祚。
    瞎搞说不定就二世而亡了。
    但朱标的能力他是知道的,非常强。
    虽然不想承认,可就治国方面,他确实已经超过了自己。
    至少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做出那套国家计划,看都看不懂,又如何去做。
    太孙朱雄英虽然才十六岁,却已经展露出雄主的气象。
    南方的蛮夷,历朝历代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却被他给安抚住了。
    又天然拥有军方的支持。
    还跟着陈景恪,学了一身谁都摸不透深浅的学问。
    也正因为继承人优秀,再加上陈景恪制定的帝国计划,确实具有可行性。
    他才能克制住心中的恐惧,将一切托付给朱标。
    你没能力,就按照我的路走。
    你有能力,咱就豁出去支持你们。
    历代帝王就没有贫民出身的,唯有咱老朱家是布衣而起,最终获得天下。
    从这方面来说,那就是有天命在身的。
    老天将这副重担交到咱的手上,或许就是希望老朱家不要效仿先代。
    而是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开创全新时代。
    要不然,为啥又给咱两个如此优秀的继承人,还给了一个陈景恪这样的大才。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情才好了一些。
    然后他就想到了马皇后,下意识的起身向坤宁宫走去——找媳妇唠叨唠叨去。
    马皇后正给徐妙锦讲战国策,这是陈景恪安排的课程。
    读史。
    她读不懂的地方,就让马皇后教。
    安排这个课程的原因很简单,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也是培养华夏文明族群认同感的唯一途径。
    见到朱元璋进来,只一眼马皇后就知道他有心事,就让徐妙锦先离开了。
    然后又让侍从都离开,才问道:“怎么了?”
    朱元璋就将事情说了一遍:“……虽然咱自我安慰了一番,可心里还是觉得不安。”
    马皇后点点头,问道:“你是因为标儿扩大内阁权力担心,还是因为看不透未来担心?”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两者都有,但起因还是扩大内阁权力。”
    马皇后笑道:“你因为看不透未来产生担忧是很正常的,是个人都会有。”
    “但有标儿和雄英在,他们能看透未来,你只要相信他们就足够了。”
    朱元璋赶紧说道:“咱自然是相信他们的,要不然也就不会同意标儿强化内阁了。”
    “咱主要是担心内阁成为第二个丞相府。”
    马皇后反问道:“就算内阁成为第二个丞相府,那又如何?”
    朱元璋反驳道:“可是丞相会掣肘皇权。”
    马皇后说道:“那又如何?汉朝有丞相,照样传承四百余年。”
    “唐朝也有丞相,国祚将近三百年。”
    “宋朝也有丞相,国祚三百一十九年。”
    “丞相确实出过权臣,可有几个丞相真的造过反?”
    “又有几个朝代,是因为丞相造反而亡的?”
    朱元璋一时语塞:“这……”
    马皇后继续说道:“你只看到了丞相制的缺点,却没有看到他的优点。”
    “如果皇帝强势,丞相就是为皇帝查漏补缺的那个人。”
    “如果皇帝软弱昏庸,丞相就是那根缰绳,能稍稍约束帝王不要太胡闹。”
    “况且,人力有时而穷,皇帝也不是万能的。”
    “你废除丞相之后,每天有多忙自己难道都忘了吗?”
    “你有标儿帮忙,但后世子孙就一定能父子和谐吗?”
    “况且时代在变,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皇帝是忙不过来的。”
    “以标儿的性格,如果不是实在忙不过来,他又怎会逆着你的意思强化内阁?”
    朱元璋沉默良久,才说道:“可是陈景恪也说了,咱废除丞相制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马皇后摇摇头,说道:“你并没有真正了解他这句话的含义啊。”
    朱元璋不服气的道:“你莫要骗咱,这还能有什么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