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剧团来袭
作者:训练失败的科学家   我,薯条,苏联英雄最新章节     
    在海洋石油开采方兴未艾之时,罗马尼亚的石油开采工作,主要集中在喀尔巴阡山脉向黑海伸出的丘陵中。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普罗耶什蒂周边的油田,为此德国人不仅仅堆了一大把高射炮部队,还将其战斗力最强的第52战斗机联队,部署于此。
    当然,这个时候的第52战斗机联队,暂时名声不显。
    并且,该联队上下,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进入小胡子视野,将是以一种滑稽剧配角的方式。
    (一些解释:
    1、罗马尼亚石油分布,可以分为陆上和海上两个部分。
    并且从储量来说,其在康斯坦察以东200公里,黑海中的油田储量,比以普罗耶什蒂为首的陆上油田要大。
    不过,海上石油开采难度人尽皆知,别说当时,就是现在的罗马尼亚,要进行海上钻井,也是需要一些外力帮助的。
    所以在二战时期,尽管康斯坦察是海港,还拥有一定炼油能力,但其重要性却始终不如内陆的普罗耶什蒂。
    (罗马尼亚的石油,在战时,主要依靠铁路和管道输入德国。)
    当然,由于康斯坦察的炼油能力,历史中的舒比科夫马戏团,在战争初期的攻击目标,也是这一区域。
    主要有康斯坦察的油库,和从内陆延伸过来的输油管道(普罗耶什蒂至康斯坦察)的关键节点——横跨多瑙河的卡罗尔一世国王大桥(安赫尔·萨利尼大桥)。
    这些任务都取得了成功,但却面临当量不够的情况。
    比如,其中针对卡罗尔一世国王大桥的两次攻击,是在常规远程轰炸机部队数次失败后进行的。
    三架zveno-spb轰炸机的两次行动,共完成了10架次i-16投送。(第一次攻击中一架母机出现故障,提前返航。)
    而这些i-16,均成功完成了对桥梁的俯冲轰炸,并毫发无损的返航。
    特别是第二次攻击,投下的12枚炸弹中的5枚,直接命中了桥梁。
    但当量的问题,让这些炸弹只摧毁了4000m长大桥的一个桥跨。
    为此,红海军一度想要扩大该部队的规模。
    不过由于,苏联空军损失巨大,苏联工业暂时顾不上这款杂技飞机,所以舒比科夫马戏团的规模,始终没有得到扩大。
    但舒比科夫马戏团,后续依然执行了,包括攻击第聂伯河上桥梁在内的各种任务,且成功率都很高。
    直到,由于笨重的tb-3,很难继续在德国的空中优势中,完成长途奔袭,该类任务被终止(1942年)时。
    舒比科夫马戏团至少执行了30次战斗任务。
    ps:卡罗尔一世国王大桥(安赫尔·萨利尼大桥)1895年建成,是一系列桥梁的组合体。
    其总长度达到4087.95m,是整个20世纪,连接罗马尼亚内陆与沿海地区,跨越多瑙河的关键通道。
    直到1987年,该桥成为历史遗迹,被新的切尔纳沃德大桥取代。
    2、第52战斗机联队
    历史总战绩余架,这个数据在各国战斗机,都在向质量发展的今天,大概是永远不会被打破了。
    而支撑起这样战绩的是,德国空军前三超级王牌,埃里希·哈特曼(352架)、尔哈德·巴克霍恩(301架)、京特·拉尔(275架),外加31位击落数超过100架的超级王牌,和85位击落数超过5架的王牌飞行员群体。
    ps:该联队的战斗机在满编时为200架。)
    ………………
    “空中剧院”中队,在黑海上空的漫长飞行,是薯条君熟悉“毁灭之镰”号的最后时间。
    而在薯条君艰难的,试图彻底掌控,过于灵活的“毁灭之镰”号,好让其成为真正能砍向纳粹的镰刀时。
    这支部队的实际指挥官,舒比科夫,正在紧张的核对飞行路线。
    毕竟这次的袭击,比历史中,该中队的任何一次行动,都要更加冒险。
    不仅仅超远的行动路线,让作为母机的tb-3,也必须深入罗马尼亚境内,而不能像历史中一样,在较为安全的罗马尼亚海岸线外,释放子机。
    就连攻击目标,也为了抓住宝贵的初见杀机会,不再是历史中的单一目标,而是沿途数个,被重点标记在飞行地图上的输油管路节点。
    这就要求,苏联战斗机飞行员们,必须完成在zveno项目开发过程中,曾经出现,但因为难度过大,而被放弃的母机空中回收子机的操作。
    当然,苏联飞行员们,在获得薯条通信,与薯条军工鼎力支撑后,拥有了远比历史中性能更好的飞机,和远超时代的远程轰炸机综合任务规划系统。
    这些不仅能帮助,苏联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完成只能在空战游戏中,实现的各种空中马戏。
    也能让舒比科夫,在实时确认整个中队飞行路线的同时,将一些注意力,分配到不断更新的攻击目标信息中。
    (由于时间紧迫,原本应该在行动前进行的目标情报通报,被舒比科夫主动改到了空中进行。)
    第一个目标,是深入内陆的第一站,位于切尔纳沃德,跨越多瑙河的桥梁。
    虽然历史中攻击这一目标的第一大难题,航程,已经被薯条军工彻底解决。
    但罗共,通过薯条旅战略情报部(土豆换武器、情报换武器大法好),传回的这座桥梁的具体结构图,却让舒比科夫,必须提前面对,火力规划问题。
    因为,即使是现在的“空中剧院”中队,要面对人类工程史里程碑之一的,混凝土桥基钢制桁架桥,想要取得一些决定性毁伤,也是十分困难的。
    不过,相比历史中攻击后,才意识到当量不足问题的情况。
    现在的舒比科夫,拥有可以直接咨询的专业人士,
    “额,‘狂热’同志?”
    舒比科夫,不是很适应,薯条旅为了掩盖限定兵人来源,采取的代号制度。
    “嗯,我看到了,是座好桥。但只要攻击位置准确,一枚250kg的炸弹也能解决问题,挖坑的交给你了。”
    “你个挖河的,这个时候,就想起我来了?是不是专业能力不足了?”
    “闭嘴干活!如果不是为了拖延德国人,发现我们的时间,我就直接让‘大耳’丢大伊万了。”
    “但那个确实带劲!”
    作为爆破三人组中,最钟爱大当量的“导爆索”,在其他人,特别是负责俯冲投弹的苏联飞行员,还碍于面子问题,不想直接表露,对于要你命3000型地精飞弹的喜爱时。
    直接表达了对于“大耳”作品的赞赏,而且如果不是“绿色狂野”号的危险程度确实不小,“导爆索”现在可能就不是蹲在“太阳鲨”号上了。
    而“导爆索”的评价,也立即吸引了正单人驾驶,空中炸弹半挂车的“大耳”加入讨论,
    “俺早就说了,俺的创意最棒,丢一枚下去,那座破桥,什么都不会剩下!”
    “然后让几十公里外的,德国防空阵地,立刻知道了我们来了吗?”
    “哼,知道就知道,再丢一颗下去,什么防空阵地也没了。”
    “然后,我们拿什么炸罗马尼亚的油田?”
    “……”
    擅长规划爆炸当量的“狂热”成功将死了“大耳”。
    确实,“大耳”的要你命3000型地精飞弹,因为十分够劲,被规划用来攻击此行最重要的油田目标。
    但也正因为该型飞弹过于够劲,让其在系统的规则下,成为了单独的武器装置,无法像“天鹰”等子飞机,现在挂载的250kg航弹一样,享受飞行载具弹药的补给便利。
    在丢出现有的两颗后,就必须等到任务结束返回机场,才能再次花费积分兑换。
    (一些解释:
    1、舒比科夫马戏团,针对罗马尼亚的空袭,均是从红旗黑海舰队航空兵基地,叶夫帕托里亚起飞。
    由母机飞过,直线距离约400公里的海上航线,并在靠近罗马尼亚海岸线时,将子机释放。
    之后母机返航,子机执行攻击任务。
    子机任务结束后,需要自行返航至,苏联空军位于伊兹梅尔的机场,再转场回叶夫帕托里亚。
    这一路线,通过海上飞行,成功绕过了德罗两国,在苏罗边界布置的大量防空力量。
    让子机直接出现在,理论上航程无法覆盖的地方,从而达成出其不意的攻击效果。
    特别是在最开始的几次攻击时,往往要等到i-16俯冲投下炸弹,德国和罗马尼亚的防空力量,才能意识到天上飞的小飞机,原来是敌人。
    这就是舒比科夫马戏团,能数次完成常规远程轰炸机部队,无法完成任务的原因。
    2、航程问题
    即使zveno-spb轰炸机,为i-16子机提升了85%左右的航程。
    但历史中,为了攻击切尔纳沃德的大桥,i-16还是被迫携带了临时的翼下油箱,以获得35分钟的额外飞行时间。
    这也是历史中舒比科夫马戏团,没有能向更加要害的,内陆油田发动攻击的原因。
    当然从乌克兰南部起飞的,苏联常规轰炸机部队,在这一时段,还是冒着极大的损失,对内陆油田进行了一些攻击。
    3、大当量与高精度问题
    虽然当量,可以弥补一切投弹精度的问题,但确实也是在啪啪打脸,负责投弹精度的飞行员。
    不过,由于大当量炸弹,对于飞机飞行性能的影响,特别是投放时,对飞机机体结构造成的冲击。
    现实世界的航弹发展路线,还是在二战后逐步放弃了增大当量的方案,并走向了各种途径提升攻击精度的路线。
    4、飞行载具弹药的补给便利
    由于母飞机,可以被视为子飞机的机场。
    所以“天鹰”等子飞机,在攻击后,可以通过返回母飞机的方式,实现弹药补给。
    这是“空中剧院”中队,实现一次飞行攻击多个目标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