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鬼才嘛,鬼点子多很正常
作者:两尺   我在三国练神功最新章节     
    郭嘉的这一条计策,可谓是一箭双雕,既解决了孔融这个威胁,又让公孙瓒成为北军的盟友,成为王景用来牵制袁绍的筹码。
    “剩下的两个问题人物之中,其实真正对我军有威胁,就只有野心勃勃的袁绍。至于徐州陶谦,此人年轻时尚有几分气概,如今垂垂老矣,沦为庸碌之辈。只要我军展露强势,他必然不敢动作,只会采取守势。而袁绍不同,他在统一冀州之后,必然会倾巢而动,南下征伐。”
    这一通分析,将天下大势剖析得明明白白,若是让刘备听了,怕不是要捶胸顿足,痛哭流涕。
    若是早几年前他有郭嘉这样的谋士,何至于混成今日这副凄惨的模样啊!
    只能说郭嘉不愧是郭嘉,不仅消息灵通,而且分析到位,将中原各路诸侯的心态看了个透澈,仿佛掌上观纹一般。
    鬼才之名,实至名归。
    “袁绍,确实是一个强敌,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王景目光沉凝,不禁想起了三国历史上的袁绍。
    在官渡之战前,这位袁家庶子可谓是气运加身,如有神助,做什么都顺风顺水,仿佛是受到天命眷顾一般。
    转战冀州之后,韩馥手下大将麴义立刻反叛,给了袁绍可乘之机。
    与麴义合作之后,派出荀湛,三言两语,就吓得韩馥将邺城乃至整个冀州拱手相让。
    再然后,袁绍便与公孙瓒爆发军事上的冲突,明明袁绍军实力屈居劣势,不被天下各路诸侯所看好,结果袁绍却愣是凭借着大将麴义所率领的精锐部队大戟士,在界桥之战中打得公孙瓒大败亏输,之后更是连战连捷,最终攻入辽西,灭亡了强盛一时的公孙瓒军。
    可以说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基本上就没怎么经历过惨败,就算是讨董失利,实际上主力部队也没怎么折损,反倒是曹操损失惨重,甚至差点连命都输掉。
    纵观如今的天下大势,在各路诸侯之中,论才能和实力,袁绍可以称得上是人中龙凤,除开王景之外,天下间能比得上袁绍的英雄豪杰,也不过是曹操、刘备和孙坚、孙策等寥寥几人罢了。
    但真正能让王景顾虑的,不是袁绍的才能或者实力,而是他的运势。
    和官渡之战前的袁绍交手,等于在赌桌上和一个鸿运当头的赌徒对赌,对方光是靠运气,就强得离谱,能让你无可奈何。
    但对手强大,才需要未雨绸缪,认真准备。
    王景心中开始琢磨着要如何在冀州打败袁绍,决不能把战争再带到兖州,否则就算能胜,沦为两大势力角逐战场的兖州也绝对会变成一片白地,到时候重建的话,又不知道得出多少血了。
    冀州是大平原,地形开阔平坦,适合骑兵作战。
    而长途跋涉地进军,粮草才是最大的问题,所以王景就想到了要组建一支战车部队。
    别看春秋战国时代结束后战车这种兵器就在战场上绝迹,就觉得这是一种被淘汰的落后战术。
    实际上依照正常的历史轨迹,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到了明代时,原本被淘汰的战车再次大量出现于战场。
    只不过那时候的战车,其作用已经与最初之时截然不同。
    明代的战车,除了用于攻城和运输,以及设置障碍、提供侦查的制高点外,在军队野战中,真正的作用是用来为军队布置防御工事和提供火力支援。
    当然,这样的战车用来运输粮草和兵员也极为合适,王景心中琢磨的便是建立起一支以战车战术体系为主的特殊部队,并且打算将之命名为龙骧卫。
    冀州多平原,正是最适合运用战车战术之地。
    心中有了主意,王景当即做出决定:“目前我军已有河东和洛阳两座大营,为了对抗袁绍,我欲在任城,设立一座新的兵营,同时组建一支新的军队。”
    戏志才闻言大惊:“主公,如今兖州百废待兴,重建本就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物资,恐怕没有余力另建一座新的大营。”
    “钱粮的问题不用担心,到时候我自有办法。”
    王景自然知道钱不够花,但是如今正处乱世,现在的一切建设任务都要为军事让道。
    戏志才还想再劝,但是见王景态度坚决,也只能无奈放弃:“属下明白了。”
    荀攸面色肃穆,开口发问:“主公,不知任城大营建成之后交由谁来负责?”
    此前的两座兵营,洛阳大营是王景亲自坐镇,而河东大营则由徐晃主持,徐晃被调动去守虎牢关之后,训练新兵的任务就被暂时交到了王陵手上。
    但王陵本身就是河东太守,一地父母官,再让他负责军事训练,等同于让他同时手握军政大权,这太危险了。
    一旦叛变,立刻就是割据一方。
    王陵的忠诚度自然没有问题,但健康的权力体系,从来都不该依赖于某位官员的节操和品行,因为这些东西往往是最靠不住的。
    王景听懂了荀攸这个问题的弦外之音,这是在隐晦地提醒他这个主公,随着北军地盘的扩张,应该开始注意地方的权力的制衡了。
    否则日后尾大不掉,种祸不浅。
    心中思量一番之后,王景有了决定:“传我命令,任城大营交由君明负责。”
    典韦闻言,神色一震,随即出列,激动不已地向王景抱拳行礼:“属下明白!”
    刚加入王景麾下,就获得如此信任,典韦心中已有决断。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掌控士卒的训练,这个权力一点也不小,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职位。
    从王景此前亲自担任洛阳大营的军事训练总教官,就知道这个位置有多么重要,不是核心嫡系,根本不可能触碰。
    典韦内心很清楚,王景这么做,摆明了是让他尽快立功,好名正言顺地授予官职,让他有机会建功立业。
    受到王景如此赏识和看重,典韦本就心怀凌云壮志,自然生出效死之念。
    别看他领命之后,只是站在一旁肃然不语,实际上,典韦的内心深处,已经燃烧起了一团熊熊烈火。
    宣布了对典韦的任命之后,王景又开始安排负责洛阳大营和河东大营的总负责人人选。
    高顺被调动至京师,负责洛阳大营的日常军事训练,而潼关的防守则交由周泰负责,副将是张勋。
    至于河东大营,则被王景实行军政分离,交给了阎行负责。
    军营的设立,并不仅仅是花钱建造就完事儿了,想要真正发挥效用,还是得建立相应的军事训练体系,军官培养体系,还有军械等军需物资的运输和补给,这些千头万绪的事情,都必须一一厘清,否则都会对一线士卒的战斗力造成削弱。
    而在这方面,荀攸可以算得上是专业人士:“主公,属下建议,确立正兵的地位与待遇。然后营兵的选择,应当从各地的府兵当中,择优录取。”
    此前王景已经和荀攸商量过这方面的问题,府兵不能锁死户籍,否则制度败坏就在三代之内。
    历史上的隋唐由盛衰落十分迅速,就是因为对府兵制的过度依赖,以及没有给予府兵正规的晋升渠道所导致。
    为此王景自然是要引以为鉴,对于荀攸的建议,他也是欣然应允:“那便依公达所言,先在兖州各郡县,设立军府,待任城大营建造完毕,便从各地府兵之中,择优选取士卒,进入大营训练,成为正兵。”
    这个提案,不仅确立了正兵的待遇,更确立了正兵的身份和地位。
    最重要的一点,是军籍不受地方管辖,而是独立出来,由王景完全掌控。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真正正的将军权牢牢掌控在手里。
    别看这个三国有各种玄功妙法,仿佛伟力归于一身,强者以一敌百,一骑当千。
    可实际上因为思能之力的存在,无论儒门还是兵家,都非常依赖集众之力,因此人数依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筹码。
    而炎汉帝朝境内的各路诸侯为何不敢对世家豪族动手?
    为何明明早期二袁弱得不行,在洛阳时被董卓撵鸡一样撵得抱头鼠窜,结果讨董之后,就迅速崛起?
    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世家和豪族掌握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掌握了各种灵田和灵兽等修炼资源,以至于他们手里有钱有粮,甚至还有大量产业,能够自己铸造甲兵!
    人口,土地,以及各种修炼资源,世家豪族其实才是炎汉帝朝当下最强大的势力,若非内部存在明争暗斗,其他阶层根本没有翻身的可能。
    要知道,任何一路诸侯,只有依靠世家和豪族,才能快速崛起。
    哪怕是王景,若非出身太原王氏,从一开始就修炼高等级的功法,还有家族的扶持,他想要崛起怕是难如登天。
    除非有跳崖都能捡到绝世神功的气运,否则别说两年了,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奋斗到校尉的位置。
    至于先利用现代人的技术优势发家致富,那更是可笑。
    对付你一个平民,世家和豪族可以明抢,根本不用花钱。
    袁绍和袁术正是因为掌握了袁家的人脉,所以很轻易就能获得大量的兵员、钱粮和军事物资。
    孙坚破南阳,结果转手就将好不容易拿下的城池,让给了袁术。
    是因为孙坚脑残吗?
    不是,是因为孙坚明白自己占了南阳也没用,那个位置他坐不住,各方利益他摆不平知道吧,只有袁术才坐得稳,摆得平。
    再看河北袁绍,能够取代韩馥,除了麴义的背叛和公孙瓒的来袭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冀州的本地世家,几乎全部都是一面倒地支持袁绍。
    韩馥孤掌难鸣,他不让,就得死。
    早期的刘备,为何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他有关、张这样的猛士,结果在请到诸葛亮出山之前,连一块立足之地都没有,为什么?难道真是诸葛亮谋略通神?
    诸葛亮的谋略仅仅是次要原因,更主要是在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之前,刘备根本入不了世家豪族的法眼。
    除了糜竺之外,刘备早期几乎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世家和豪族的投资,所以他无论如何努力创业,如何奋力挣扎,最后都是失败告终。
    没钱没粮没有兵,纵有吞天之志百折不挠,又能如何?
    直到诸葛亮加入,刘备才算是得到了一部分南方世家豪族的认可,获得了钱粮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备才在赤壁之战结束后迅速混得风生水起,仿佛如鱼得水,困龙入海。
    然则成也世家,败也世家。
    世家就如同后世的资本家一样,投资不是做慈善,人家是奔着要盈利来的。
    你拿了世家的钱,就得为世家办事。
    而世家逐利,鼠目寸光,竭泽而渔,一旦你选择俯首听命,你就只会变成傀儡,毫无自主权可言。
    历史上的曹操,就是因为不甘心受到钳制,受到了兖州世家的反噬,遭受了张邈和陈宫等人的背刺,一度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而也正是遭遇了这次背叛,让曹操看清了世家的本质,后续的唯才是举,屯田,训练青州兵,都是曹操为了摆脱世家的钳制而做出的努力,而他也靠着任人唯才和大搞屯田真正将力量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中胜出,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绝非单纯的好运。
    毕竟你若是连袁绍第一波的横推攻势都挡不住,还哪有后面的奇袭乌巢?
    如今的王景,也走在了相同的道路上,甚至比曹操做得更加彻底,就连北军的高层中,除了王凌之外,都没几个真正掌握实权的文官和武将是出自太原王氏。
    比如王允这个亲爹,别看贵为三公,实际上权力直接来源于王景,他本人无兵无将,对北军的行动更是没有任何决策权,顶天了也就是能把王景叫回家骂个狗血淋头罢了,根本调动不了北军的一兵一卒。
    王景连太原王氏都防着,其他世家和豪族更是可想而知。
    而眼下府兵制又让王景的掌控力能够直达基层,绕过世家和豪族,掌握大量的土地与人口。
    这次进取兖州,虽然战略上有诸多的坏处,但好处同样巨大。
    荀攸经常与王景讨论,因此自然明白王景心意:“主公,兖州虽是四战之地,但只要平定叛乱,我们就能获得百万人口,尽得十万青州兵,此诚霸业之基也。”
    随后,荀攸又开始向王景建议这十万青州兵的具体安置:“这百万降兵如今居无定所,只要给予土地,必可尽夺其心,使其感恩戴德,此生只听从主公一人号令。”
    这一番话,可谓是说到了王景的心坎里。
    十万青州兵,无依无靠,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向王景效忠。
    然后父子相继,世代为兵,完全的职业化、世兵化。
    如此一来,在形成战斗力之后,至少能存续三十年以上,并且百分百听从王景的命令,忠心耿耿,矢志不移。
    掌握这样一股力量,才是真正抗衡天下世家的资本。
    历史上的曹操,正是因为掌握这几十万的青州兵,因此才能在早期的数次失败中挺过最艰难的阶段,甚至在官渡之战中,在麾下绝大多数文武重臣都暗中向袁绍投诚的情况下,依旧打赢了这场决定曹魏政权命运的大战。
    兖州之战,这百万黄巾众,才是最大的财富。
    因此对于这些人,必须要妥善安置。
    王景吩咐戏志才道:“我会命人从洛阳调集粮草运至任城,亲自安置这些这百万青州黄巾众,还请志才做好规划,从旁辅助。”
    戏志才连忙应承道:“属下谨遵号令。”
    郭嘉脑筋一转,笑着向王景建议道:“主公,如今来犯的青州黄巾军主力虽然覆灭,但残党尤众,还请派兵清缴各地,重整秩序。”
    王景看到郭嘉的表情,愣了下,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笑道:“哈哈,奉孝此计,甚合吾意。”
    果然是读书人的心最狠啊。
    青州黄巾众的主力已经覆灭,就算不去理会,对方肯定也会跑个一干二净。
    因此郭嘉建议出兵的真正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做好人好事,而是以剿匪为名,对兖州的地方势力进行重新洗牌。
    愿意臣服的,那就交钱交人,交投名状。
    不肯低头的,那自然是勾结黄巾乱党的地方恶势力了,趁机派兵将其消灭,也是应有之义,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王景看向徐晃,目光幽深:“公明,此事情便交由你来处置,我会派奉孝从旁协助,帮你出谋献策,镇压叛乱。”
    “是,属下明白。”
    徐晃表情沉稳,心中却是振奋。
    这明摆着是王景在给自己一个立功的机会,镇压叛乱,对眼下的北军而言,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随后王景做出了一些具体的安排和布置:“兖州之战刚刚结束,大军主力需要时间修整,我会从洛阳和河东调集兵力来协助完成此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