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最新章节     
    忙完了迎冬之礼,给百姓们派发了冬衣,三郎十分感念布庄的资助,也明白这定是牡丹的安排。
    所以,他等不及德风亭的筵席开场,迫不及待的跑来看花楼。
    因为不想惊动旁人,只想找牡丹说些体己话,一诉相思之苦,所以三郎是独自过来的,悄悄从侧门上了楼。
    只是满心欢喜的他,一进门就看到了谢飞白和牡丹说说笑笑的一幕……
    三郎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看到两人相谈甚欢了。
    上一次他来找牡丹,谢飞白正在教她弹琵琶,两人对面而坐,颇有琴瑟和谐之感。
    虽说大唐风气开放,没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但看着谢飞白和牡丹相处融洽,三郎心中很有些醋意。
    才走了个薛林远,又冒出个谢飞白,每到这些时候,李三郎恨不得把谢飞白赶出教坊,赶出潞州……
    但不得不说,谢飞白的确很有才华,三郎也是个爱才之人,再者他知道牡丹的为人,也相信两人只是君子之交,所以不好发作。
    看来,他要早些把牡丹娶回家了。
    想到这里,李三郎故意提高了声调。
    “三娘!”
    “三郎,你怎么此时过来了?筵席开场了吗?”
    “不急,尚未开场,我先过来看看。”
    三郎说着,转身看向了正要行礼的谢飞白。
    “谢坊主,今日宴会摆在德风亭,你先安排舞伎过去吧,我和三娘有些事情要谈。”
    谢飞白略一迟疑,因为舞曲一事尚未定下来,他不由地看了三娘一眼。
    三娘会心一笑,轻声嘱托了一句。
    “坊主,今日献舞之事,就按咱们刚才商量的办吧!”
    谢飞白点了点头,这才行礼退下。
    三郎看着谢飞白的身影,忍不住揶揄道。
    “看来谢坊主如今也越发没主意了,连选个舞曲都要你来指定?”
    “嘘,你小点声,还不是为了你这临淄王的排场和名声……”
    “为了我?这些日子我不来,你也不去看我……”
    看着三郎一股子酸味,牡丹笑了笑,趁着旁人不注意,拉着他进了自己的闺房。
    这一下,三郎有些受宠若惊了。
    “平日里都不让我进你闺房的,今日怎么了?可是这些日子不见三郎,娘子甚是思念?”
    “是啊,三郎有些日子不来看花楼了,不知道在忙什么大事呢。”
    “哈哈,自然是人生大事,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三郎说着,脱下裘衣,细细打量着牡丹的闺房。
    “你这屋子还是有些冷了,入夜记得再加个暖炉,手炉随时带在身上才好。知道你闻不得炭味儿,又受不得冷,给你送来的炭火都是最好的精炭,你尽管用……”
    牡丹听着三郎的唠叨,笑着掩上了房门。
    “知道了,这些话你都说了多少遍了。我在这里挺好的,也许是身心自在,身体也好多了,今冬倒不觉得手脚冰凉了。”
    三郎一听,十分开心,上前环住了牡丹。
    “那就好,再熬一些日子,你就该嫁过去了。老实说,这些日子没有见面,你可有想我?”
    “也没有几日吧,也没有很想……”
    牡丹笑着不肯承认,三郎又恨又爱的抵住了她的额头。
    “你还嘴硬,若不是你时时记挂着我,让布庄做了那些衣物,我倒是想不了这般周全。今日满城百姓,对我皆是颂扬之声。”
    “三郎知道就好,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你如今的言行举止都代表着皇家气度,也关系着民心所望,且不可任性胡来。”
    “我哪有任性胡来?如今可是听了你的教导,日日勤政爱民,这才没有功夫再来看花楼 ……”
    “当真?我怎么听说临淄王忙着娶亲,还闹得满城皆知呢。”
    看牡丹笑他,三郎也不瞒了。
    “嗨,这潞州城就我一个皇族,但凡我有一丁点动静,自然是满城皆知,何况如今我要娶亲,人们都等着看王爷的心上人呢!”
    三郎说着,大手一挥。
    “既然得蒙百姓们如此关爱,依我之见,等咱们大婚之时,干脆大宴三天,全城共庆!”
    牡丹一听,吓了一跳。
    “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今秋粮食丰稔,百姓安居乐业,也该庆祝一番啊!”
    “三郎,你刚还说你勤政爱民,那你可知自从秋收以来,农田一直干旱,潞州正遇旱灾?”
    “这……牡丹,你终日不出看花楼,你怎么知道的?”
    “我是去德风亭照顾那些花木的时候发觉的,那些花木纵使得专人照顾,却还日渐干涸,可想而知,农田里干旱已久,明年粮食收成定会锐减……”
    “是啊,若在往年这个时候,即便还不下雪,也该有几场雨了。”
    “三郎,旱情如此严重,你身为地方父母,更不可铺张浪费,不可终日欢歌宴饮,还是勤俭一些为好。四时八节的宴饮就不说了,咱们的婚宴大可不必。”
    三郎叹息一声,但很快又乐观了起来。
    “倒也不用担心,今秋收成不错,百姓和官府多少都有一些余粮,纵使因旱受灾,总不会颗粒无收吧!”
    “天灾无情,颗粒无收也是常有。三郎,你还记得岭南的涝灾吗?今年各地受灾,民生艰难,身为地方父母,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牡丹说着,轻轻的劝导着三郎。
    “再者,我早说过,能陪在你身边就好,婚礼只是个过场形式,不用太过张扬,还是低调一些为好……”
    牡丹的一番劝导虽是好意,却扫了三郎的兴致。
    他不高兴的嘟囔着。
    “那韦后母女骄奢无度,挥金如土,李裹儿的一场婚礼,都快把长安城翻起半天天,何时考虑过百姓死活?又何时低调过?我们远在潞州,受尽委屈,又有谁会关注?”
    “三郎,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心中自然会有一杆秤。再者,你若是和那李裹儿一样,那就不是众望所归的临淄王了。”
    牡丹的话,三郎听的很明白。
    他不得不承认,牡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的将来考虑。
    “好吧,你总是这般谨慎周全,相比之下,我确实有些任性妄为了。”
    “能听得进良言忠告,三郎自然前途无量。”
    “那是自然,三郎自然要听三娘的。”
    说到这儿,三郎这才想起了自己来这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