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三更,灯火通明——玄武门上, 李三郎意气风发,目光如炬,临风而立。
一排排火把熊熊燃烧,亮如白昼,照着英俊神武的临淄王,照着不甘任人宰割的李三郎。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筹谋多年,终于登上了玄武门,李三郎心潮澎湃。
要知道,皇族政变屡见不鲜,而玄武门数度喋血——如果说武力是政权的兜底保证,玄武门则是大唐皇权的生命线所在。
当年,太宗李世民正是凭借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如今,同样的历史再次上演,而主角是他李三郎。
都说,得玄武门者得天下。这玄武门北通禁苑,南入皇宫,既是枢纽位置,又是驻屯重地;既是历来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是政变爆发的首选之地。
所以,谁能够占得先机,控制住玄武门,谁就会在喋血政变中获得巨大先机。
记得四年前的夏天, 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就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被挡在玄武门前,致使将士们临阵倒戈,兵败如山倒。
而当时的李三郎,因为护送金城公主入藏才躲过一劫。也是那一次在西域,他听郭元振与裴伷先分析太子兵变的成败得失,自己受到极大启发,也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兵变夺权的种子。
为了这一天,他煞费苦心,未雨绸缪,不惜散尽家财,长期经营与万骑将士的关系,笼络人心,如今终于得偿所愿。
今夜,他吸取了李重俊的教训,全面控制住玄武门之后,这才分兵遣将。
按照太平公主的计划,李三郎将禁军分为两路——一路攻打玄德门,一路攻打白兽门,两路从左右两边向皇宫大内包抄,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师。
而他自己,则勒兵坐镇玄武门,静静的等待着前线胜利会师的消息。
三郎知道,太平公主如此安排,是为了进退有度,一旦宫内进展失利,他还可以从玄武门迅速逃离——不过三郎根本没有给自己准备退路。
他相信,为了维护大唐国祚而战的他,一定会得到李唐祖宗的护佑。
果然,据哨兵回报,入宫的两路人马打着相王的旗号,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太有效的抵抗。
终于,三更时分,两军会师在凌烟阁,两位将军按照事先约定好的信号,开始大声鼓噪……
听闻前线胜利会师,李三郎大喜过望——万骑的归顺,飞骑的哗变,还有府兵的响应,意味着禁军几乎全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他没有丝毫迟疑,翻身上马,率领余下将士率众冲入玄武门,开始清剿后宫。
有了临淄王的号召,更多士兵临阵哗变,纷纷响应,与大军一道直奔后宫而去。就连在太极殿守卫先帝灵柩的卫兵们听到鼓噪之后,也都披挂整齐,积极响应……
数万将士从玄武门出发,经灵烟阁一路杀往太极殿,准备斩杀韦太后、安乐公主等人……
就这样,二十五岁的李隆基以时不我待之势,向大唐的臣民们宣告他的粉墨登场,开启了自己的天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