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屯田制
作者:一个小坑   庆帝元年最新章节     
    杨元庆的舅舅裴世基有两儿子,长子叫裴大元,今年十六,早年也是道一书院的学员,打小聪明,十四岁便开始考功名。
    前年村正蔡庆生找到裴世基,用一袋米贿赂裴世基,希望他长子能帮自己的长子捉刀替考。
    裴世基贪图小便宜,回家后硬逼着自家长子冒名帮蔡庆生的长子去考取功名。
    裴大元拗不过自己老爹,最后只能妥协答应代蔡庆生长子捉刀。
    可天不遂人愿,裴大元一进考场便被人发现,连自己的学员身份也被县学办一并革除,终生不得再考取功名。
    裴大元逢此劫难,从此一蹶不振,在家中不耕农事不问商道,直接躺平。从此父子二人关系极差。
    裴家二子名曰裴大器,今年十三,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从小学人偷鸡摸狗。
    八岁时,裴大器被送去书院求学,头天便挨了老牛儿一记打。
    裴大器心中有怨,转头便要放火烧了老牛儿的寝室。
    虽然大元国重武轻文,但三纲五常照样深入民心,裴大器胆敢烧了先生的寝室,那还了得,直接就被赶出书院。
    有道是慈母多败儿。
    因为裴大元这大号废了,舅娘对裴大器这小号极为宠爱,纵是裴世基想管这小号,都绕不过舅娘的无端宠溺。夫妻二人为此可没少吵架。
    裴大器被赶回家后,也不是个省事的主,不帮双亲耕田做事也就算了,一天到晚还到处瞎晃,做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至此,隔三差五便有乡邻找上门来,不管家中丢失的钱财牲畜,怀疑的第一对象便是裴大器。
    两兄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让裴世基头疼不已。
    眼下,裴氏把篮中脏衣服取出,泡在桶中,说道:“庆儿,大元大器两兄弟你也知道,都下不了地干活。”
    杨元庆眉头一皱:“舅娘舍不得他那俩孩子干活,就舍得让你这妹子操劳啊。”
    裴氏从缸里打了两勺水倒进桶中,边道:“也就忙一两天的事,等娘把咱自家的地灌了水,剩下的就让你舅娘自己来。”
    “然后呢?等到了秋收,再帮他们收一两天庄稼?”杨元庆寒着脸说道。
    裴氏放下手中葫芦瓢,讪讪道:“到时再说吧。”
    杨元庆冷哼一声,道:“那咱家那地就不叫转借舅舅了,那叫白送他粮食,还得帮他干活,连个短工都不算。”
    裴氏嗔道:“都是自家人,庆儿别计较了。”
    杨元庆怒道:“舅舅家有七亩地,都是当年娘亲在林家做丫鬟攒下的钱给他购置的。你回摇光后,舅舅一家分你多少了?七分,就七分地。不是我想跟他们一家计较,是他们既然得了娘的好处,那就得替你着想。你这身体,还经得起操劳吗?依我看,这七分地,也不借他们了,明天我去找伍校尉,这地以后就给军队做军粮屯田。”
    一夜无话,被裴氏给气的。
    ……
    本来想以普通人的身份跟前蔡村的那些村民相处,可换来的却是疏远。不装了,摊牌了,我是杨延年的私生子。
    杨元庆说干就干,第二天练完武便来到摇光镇外的军营。
    刚要踏步进营,一名手持长矛的士兵便将兵器抵在他身前,道:“军事重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杨元庆抱拳道:“请将军帮忙通报下,前蔡村杨元庆求见伍校尉。”
    穷者重利,弱者重尊。
    守军营大门的士兵在军中的地位跟养马的差不多,杨元庆这声将军直接喊到人家心坎上去,直接把这个欲打算将他驱离的兵卒喊得格外开心,美滋滋的说了声“小子,等会儿”,便转头回营通报。
    不会儿,便见伍小旭带着两个都尉出来,其中一个都尉杨元庆印象格外深,就是一年前被自己抢了鸡鸭的程志东。
    “公子找我?”伍小旭甲胄在身,开门见山道。
    杨元庆那四处张望的目光收回,放在伍小旭身上,点了点头,礼貌问道:“伍校尉忙不?”
    伍小旭摇头:“不忙,公子有何事?”
    杨元庆挠头道:“有件事想劳烦下伍将军。”
    “公子但说无妨。”
    见伍小旭似乎不打算邀自己进营私会,杨元庆朝他左右两个都尉瞄了一眼,包括他身后两个看守军营大门的士兵。
    伍小旭幡然醒悟,道:“公子,请跟我进营。”
    驻守摇光镇的龙骧兵虽只有五百人,但军营挺大的,足足有两个足球场般大小。
    伍小旭的营帐坐落在军营正中央,两旁一排排如书院教室的房屋,是军中士兵的寝室。
    寝室一丈外,武器架靠里侧,拒马顶在外。校场方向不时传来士兵演练的喝声。
    伍小旭金刀大马坐下,伸手邀道:“公子请坐。”
    杨元庆随即坐在伍小旭右侧旁,道:“今日过来,想跟伍将军做笔买卖。”
    伍小旭虽然只跟杨元庆见过一面,但没少听宁浩跟王开泰提起,知道眼前这公子虽然年仅六岁,但不能以常人度之,道:“公子有啥生意要与本校尉做?”
    “将军可知,为何我大元会比南宋贫困?”
    伍小旭不知他想干嘛,茫然摇头。
    杨元庆轻轻呡了一口身前茶水,道:“大元之所以比南宋贫困,主要因为大元朝地广人稀,国中田野多荒废。譬如眼下十里摇光,人口区区两三千户,而百姓手中的田地多达百亩,多少百姓因为干旱来临,只能任由地里的庄稼粮食旱死。”
    伍小旭应声点头认同,他平日里没少带军队离营拉练,对此见怪不怪,只是不知杨元庆提这些事跟他要说的生意有何关联。
    杨元庆接着道:“将军可曾想过,若由军队来负责耕种,百姓手中的田地也就少荒废一些。”
    伍小旭皱眉:“若是军队去种田,那谁来负责保家卫国?”
    杨元庆的生意是屯田制,在他前世的历史中曾有过,分为军屯制、民屯制、商屯制三种,也不知道这时代的屯田制有没有人施行过,心中酝酿一番,道:“当然是由军队来保家卫国,但这太平时期,军队无仗可打,何不兵农合一,屯田养兵,等战事来时,军中粮草就充足得很。”
    伍小旭心中意动,可惜自叹自己只是个七品小的校尉,让军队去耕田这种事他可不敢擅自做主,摆手道:“公子的提议很好,可惜卑职只是个小小的致果校尉,不敢擅自做主。”
    是哦,这种计划应该向四品以上的军中大佬建议,致果校尉只是个正七品军官,他们怎敢擅自做主,万一兵部要追究军队擅自离营务农,那可是大罪。
    杨元庆眉头一蹙,对伍小旭的品秩感到奇怪,按理来说,他领一个营的兵力,至少也得是被人称作将军的四品都虞候,怎么会是个小小的七品校尉。
    看来是跟老杨有关系。
    对伍小旭的级别问题,杨元庆也不好多问,眼珠子一转,道:“将军说得是,是我莽撞了,这事往后再说吧。不过眼下有一事,想请将军帮忙。”
    “公子请说。”
    “近来干旱,家中母亲身体又不好,几分田地的庄稼几乎旱死。元庆想劳烦将军派几个兵士帮忙去田里灌溉浇水,不知将军可行不?”杨元庆目光炯炯地看着伍小旭。
    伍小旭爽快答应,转头便让四个副都尉带着几个心腹换上便装去前蔡村帮杨元庆的母亲把田里的水给灌了。
    隔天杨元庆去道一书院,宁浩一见到他便将他叫到书院外,眉头一皱问道:“元庆让伍校尉派人去地里干活?”书院外鸟语花香,宁浩却看上去心情很不好的样子。
    ‘你都知道了,还要问?’
    杨元庆点头承认。
    宁浩眉头逐渐拧成一团道:“你这样做会让王爷遭受朝中的文武大臣攻讦?”
    ‘原来是为这事!’
    杨元庆笑道:“我当有多大事,原来是为这。这些年来,御史台一直咬着老杨不放,即使没今日这事,老杨就不被朝中那些御史大夫诟病吗?老杨会在意吗?”
    宁浩已经一年没回京了,虽然远在丁州,但京中发生的事还是或多或少知道一些。这一年来,御史台屡屡向王爷发难,虽都是一些道听途说的芝麻绿豆大小事,但不难看出,这些事还不至于让皇帝老儿对自家王爷动手,皇帝老儿顶多就把王爷叫进宫,说上两句,最后再不痛不痒的道了句回家思过。
    宁浩释然,道:“你屯田制的法子不错,具体说一下给我听听。”
    ‘当然好咯,曹操当年就是凭屯田制使魏国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一年收获百万斛粮食,使军粮不再短缺。令曹操有雄厚的资本作支援,在军事上比蜀吴两国还要有优势。’
    只见杨元庆缓缓而道:“屯田制有两种,一是军屯,军中将士在没打仗时,让士兵自行耕作而生产行军所需粮食。军屯以六十人为一营,且佃且守,士卒需缴纳分成地租。
    军屯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现役军人屯田,就是军队随宜开垦,且耕且守。另一种是士家屯田,用于屯田生产的士家可从征将士的家属和尚未抽调的后备役兵士来耕种。
    屯田制的第二种法子便是民屯,由各州郡典农官主持。大州郡可设典农中郎将,小县设典农校尉。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类似兵部与户部之间。若遇有重要事项,屯田地点的选择及处理农民逃亡等,则由屯田官直接向朝廷请示办理。”
    宁浩听完后,眉间拧出一团疙瘩陷入沉思,期间不断点头认同,神色一息数变,约莫一盏茶功夫,他才赞道:“好办法,可惜眼下王爷无权在手,不然还是可以尝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