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兴建公塾
作者:顾孚清   弘晖重生甄嬛传,我的额娘我来护最新章节     
    允禟的脸上霎时带上了喜色,赶紧谢了一回恩,“臣弟多谢皇兄隆恩。”
    弘晖也如同此列:“儿臣谢皇阿玛恩典。”
    胤禛摆摆手,继而吩咐道:“允禟,你一向擅长商贾之事,灰泥之事朕就交由你来办,户部、工部全力配合。”
    “臣弟领旨。”
    “望尔尽心竭力,待到马到功成,朕再为你们二人论功行赏!”
    二人连说不敢,陪着驾临昭亲王府的雍正帝说了好一通话才将圣驾送回宫里,而后不消十日,京兆府门前就凭空添了一条平坦而又光滑的路,叫满京师人长了一番见识。
    “乖乖,这路可真平坦,坐在马车里竟感觉不到任何颠簸?”
    “何止啊,前儿不是下了一场急雨,我这脚上竟没有沾染上一丝泥土,还有路上的那些积水,也不知去了何处,真是神奇的很!”
    “听说这路没几日功夫就修起来了,而且据说成本还不贵,也不知我们那旮旯的胡同口有没有机会修成这灰泥路?下雨下雪天,一踩一脚泥,真是受够了。”……
    京中之人议论纷纷,允禟打旁边听得万分得意,那眉眼飞扬的,就差蹦跶的跳起来了。
    “走吧,去皇家工坊,爷要好好督促督促他们,灰泥到底还是不够用!人么,还是要继续招……”他只负责提供灰泥,铺路自有各方衙门和地方士绅。
    是的,还是弘晖的主意,说穿了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不过就是各取所需,朝廷需要节省银两,士绅需要借此扬名,二者正好一拍即合,给灰泥路的推行省了不少事。
    商贾之事是允禟做惯了的差事,不值得多提一嘴,不过就是调低售价、煽动舆论罢了,左右物是好物,就缺一个被世人放在眼里的机会。
    至于之后灰泥如何大受欢迎?又如何在一年之内将灰泥路铺满了大半个大清?也不必多说,左右世人又不眼瞎,如何放着好好的灰泥路不选,而自讨苦吃去选那泥泞一片的土路?
    雍正三年的各府各地,百姓倒是赚了个盆满钵满,无他,到处都在修路,除了农忙时节,几乎全家老小上阵跑出来挣铜板,那一年的年底,各家各户都过了一个好年。
    不过那是后话,且先不提!
    ……
    时值年下,偏偏还不消停,不知打何处而起的时疫突然在京中盛行,然后仅仅过了半个月就传到了宫里。
    宫里宫外人心惶惶,好好的新年没个喜庆样,胤禛连着多日没得睡个好觉了。
    皇太后和皇后成日在宝华寺烧香祈福,紫禁城各处弥漫着醋酸之气和艾草呛香,太医院各品阶太医更是夜以继日琢磨对症的方子,毕竟万岁爷可下了旨,若是哪位能解决这场时疫,至少官升一级,还有千两白银作赏赐!
    如此厚赏,再有活人无数的声名,容不得他们不上心。
    正月二十左右,太医温实初赶在一众御医之前率先研制出针对这场时疫的方子,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但胤禛的心思却有些复杂,无他,这温实初有些地方戳到了他的神经!
    “论理按例当赏,但——”这人真的不太老实。
    弘晖挑挑眉,若无其事的回了一句:“既然医术好,就让他专门教导、培养大夫,何必拘在太医院?再折了他的本事!”正巧,他有设立医学院的想法,而今就先淌淌河试试。
    前世种种,今生何必挂怀?温实初不过就是个太医,若是远离了后宫是非,脑子还是十分清醒的!
    胤禛回过来一个感兴趣的眼神:“你细说说。”
    “如今学医几乎都是家传,民间大夫更是良莠不齐,百姓生一场病要么等死,要么掏空家底,多培养几个医术好的大夫也是好的!儿臣想专门辟一处地方建个公塾,塾里只教导医术……”
    “这不现实,先不说时人敝帚自珍,愿意出头的恐怕没几个,再有太医院几乎汇聚天下名医,又有几个人舍得离开太医院去一处小公塾当先生?”
    弘晖淡淡一笑:“总有被排挤或是性子不适合留在太医院的,这温实初不就如此?公塾虽没有品阶,也没有俸禄,但厚实的禄银还是有的,更有一遭好处,着书立传,不知他们会不会动心?”
    着书立传,名留青史,那肯定有人会动心!
    “继续说。”
    “大清人口众多,弃儿更不少,每逢天灾,孤儿也不在少数,而今各处慈幼院挤满了失孤的孩童!儿臣心想,既然朝廷不吝银两广施恩德,那何不好人做到底、给他们谋生的本事?医术只是其中一遭,算术、木匠、铁匠、纺织、刺绣等等,都可以寻人来教导一二。”
    胤禛恍然大悟:“原来你是打这个盘算,教导孤儿谋生的本事,嗯,听着还算靠谱,更是功德无量!只是国库存银虽还算充实,但在各地兴建公塾,还是承受不起的。”
    弘晖早已深思熟虑一番,自然知道大张旗鼓并不现实,所以提都没提这个,“不必大张旗鼓,就在京郊辟几处荒地,用灰泥并砖瓦或石头兴建几十来间屋子,耗费不了多少银两!至于人选,先在京畿周围的慈幼院选人过来教个一年半载,若是卓有成效再慢慢向外扩展……”
    一通合情合理的说明下去,胤禛不住点头,心中已然有了五分认可。
    “这样,你拟一道折子,回头朕仔细斟酌斟酌,再拿与朝臣商量一番再说。”听着动静不算大,其实动静还真不小,划拨银两只是小事,公塾内部人员的选择才是大事!
    而后,弘晖认认真真就方方面面写了一道奏折,不想却在朝臣那里吃了“闭门羹”。
    “万岁爷,建公塾大可不必,着人去慈幼局教导不就行了?”
    “万岁爷,国库每一笔存银的去项都要审慎考虑,慈幼院的孤儿在公塾一住至少两三年,吃喝上耗费无数,这每年平白划走一笔不菲的银两,真的得不偿失!”
    “万岁爷,过往千年只听说建公塾教人儒学之道的,未曾听说教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