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分开又相遇,江湖总飘零
作者:靖贤哲   江湖浪拍岸最新章节     
    奚郎急忙不停地感谢,一路赶往城东,感觉脚步轻飘飘的,就像在云上行走,心情愉快极了。他越走越快,最后几乎是一口气跑到了那里。
    到了十里庄,果然看到竹林中有一个院子,那里就是铜箫公子的住处,但院门紧闭,四周静悄悄的,一个人影也没有。
    奚郎坐在门边等待,从上午等到了下午,还是没看到人影。他又饿又累,便靠在门上睡着了,直到被人叫醒,已经是黄昏时分。
    他看到一个家丁一边踢他一边骂骂咧咧,奚郎看到他身后有一顶小轿和三名家丁,心想付云起可能坐在轿里,便站起来走到轿前喊了一声“付大哥”。
    轿帘掀开,先伸出一支铜箫,接着一位公子低头从轿里钻了出来。奚郎还没看清那公子的面容,突然那铜箫横扫过来,听到那公子骂道:“什么大哥,谁跟你这样的叫花子是兄弟。”
    。。。
    那天,秦宁接受了罗坚的邀请,加入了青龙帮,本以为终于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处,心情也安定下来。江南原本除了江淮盐帮外,并没有大的江湖门派。
    凭借青龙帮众人的武功、罗坚的慷慨仗义,以及从幽州带来的雄厚财力,很快便吸引了不少小门派聚集在青龙帮周围。
    秦宁刚加入青龙帮时,最初的半个多月还算顺心。这天,他和幽燕三客谈起当初在无极帮曾击败青龙堂四大香主的事,脸上不免露出得意之色。
    没想到苍岩七杀听了后,突然来了兴致,要和秦宁决斗。
    秦宁曾在骊山大会上见过苍岩七杀的武功,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就算自己所学驳杂,能够出奇制胜,但即使侥幸赢了,以苍岩七杀的性格,恐怕两人之间不死一个是不会罢休的。
    秦宁自然不愿意死,也不能击败苍岩七杀,否则同样无法在青龙帮立足,于是坚决拒绝。幸好罗坚出面劝阻,苍岩七杀还是要听他三分话。
    到了夜里,秦宁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不由得吃了一惊。
    苍岩七杀站在门外,冷冷地说:“出来,我要和你决斗。”
    秦宁陪着笑脸说:“苍岩兄,恕我不能答应。”
    苍岩七杀也不多说,进屋拿起秦宁的剑丢给他,转身出门,站在院子里。
    秦宁实在无奈,知道苍岩七杀这样苦苦相逼,如果不比剑,恐怕也无法在青龙帮立足了,便一狠心,走出门外。
    苍岩七杀冷冷地举剑说:“第一招,‘兵出井陉’。”他身形跃起,头下脚上,直冲秦宁。秦宁曾在骊山大会上见过他用这招击败双刀刘期,心里已经决定不硬拼,向旁边横跨两步,两剑相交。
    苍岩七杀本想借力弹起,再用第二招“如影随形”,但两剑相交时,突然感觉手上一空,原来秦宁两剑相交只是虚招,不让他借力。
    苍岩七杀无法借力,直冲向地面,剑尖在地上一点,翻身站起,却发现秦宁不见了。
    秦宁已在十丈开外,苍岩七杀大怒,急忙扑过去。秦宁实在不愿和他拼命,只得奋力躲避。苍岩七杀更加愤怒,紧追不舍。
    两人这样追追逃逃,一直出了金陵城,向东而去。
    狂奔到天亮,秦宁也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只得继续向东跑,希望苍岩七杀最终会放弃。但苍岩七杀的“如影随形”确实难缠,怎么也甩不掉。
    一直逃到太湖边,秦宁看到有几只小船停泊在那里,便跳上一只,奋力划船。
    回头再看,秦宁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苍岩七杀不会驾船。两人都是北方人,不会驾船也很正常。秦宁在淮西时,因为那里河流众多,学会了驾船,没想到今天派上了大用场。
    但轻松没多久,秦宁又感到头疼,他拿了渔夫的船,那些渔夫怎么会不管?立刻有五六条小船追了过来,还有一条大一些的船,苍岩七杀就坐在上面。
    秦宁拼命划桨,用上内力,船行得飞快,终于把追兵甩得越来越远。划了大半日,到了岸边,秦宁忙弃船上岸。
    看到湖中的几条船远远地像几个黑点,就算最快的也要大半个时辰才能靠岸。秦宁找人打听,才知道这里已经接近苏州,要回到金陵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秦宁担心被苍岩七杀追上,不敢在显眼的地方吃饭,只能找个偏僻的地方随便吃点东西,然后选择小路慢慢前往苏州。还没进城,远远地就看到苍岩七杀抱着剑坐在城门边。
    秦宁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心想:“北方不能待,江南也不能留,看来只有再往南去,到闽越地区了。”
    他一路向南,这天也到了杭州。秦宁哪有心情欣赏这天堂般的美景,只考虑如何谋生。正好杭州正在疏浚西湖,秦宁便去看看能否找到一份工作。
    到了西子湖畔,远远地就看到成千的民工挑土清淤,在湖中堆出一个长堤。秦宁找到招募工人的地方,一打听只有挑土挖泥的活,一天只能赚几十个铜钱。
    秦宁从小虽然寄居在叔父家,但父亲留下的家产不少,虽然不算显赫,但也算是富裕家庭,哪里受过这种苦。而且几十个铜钱除了三餐粗饭,几乎剩不下什么。秦宁便询问是否需要监工巡察之类的工作,这样也能发挥他的武功。
    那招募工人的人笑着说:“看你的样子是江北人,不了解这里的情况。这西湖是刺史白居易大人用自己的俸禄来修治的,大家都是半做义工半拿工资,谁家会偷懒?哪里还需要监工。”
    那位杭州刺史就是白居易,自从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经过几次调动,来到了杭州。
    秦宁无奈,只得转身离去,准备到城里另寻出路,却听到身后有人向那招募工人的人打听是否有位带铜箫的公子。秦宁听那声音很熟悉,回头看去,不是奚郎是谁。
    那天奚郎找到城东十里庄,满心欢喜地以为找到了付云起,却被那公子用铜箫打来。奚郎看到他抬起头,哪里是付云起?却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
    那人手持铜箫,对奚郎一顿臭骂,四个家丁也过来帮忙,推推搡搡间奚郎不知又挨了几拳几脚。
    以奚郎的身手,收拾这几个人自然不在话下。但他想到胖大道士的教诲,以及在太乙宫外一时忍不住与长安剑宫弟子动手,被迫离开太乙门的事,便强忍了下来。虽然被打得很惨,却始终没有还手。
    这几天在杭州城中寻找付云起也没有结果,听说许多人在疏浚西湖,便想来这里打听。
    却听那招募工人的人说:“要说杭州城带铜箫的公子,实在不少,要数城东十里庄的王公子,其他公子多半是模仿他的风采,买把铜箫来装点门面。”
    奚郎摇头说:“不是这个人,我要寻找的公子是位文武双全的英俊公子,大约二十二三岁,名叫付云起。”
    在奚郎心中,付云起自然是“英俊”了。
    那招募工人的人便往“英俊”方面想,摇摇头,奚郎失望极了。
    秦宁远远听见,也是一阵失落,或许他心中也希望能遇见付云起,虽然自己与他有些过节,但所谓病急乱投医,就算被他奚落一番,也说不上会念在旧日同窗的份上帮一下忙。
    可怜秦宁一身武功,沦落到今天,只求有个立足之地,能吃饱饭。
    倒是那招募工人的人旁边的一位记账的师爷,抬起头来思索道:“付云起,付云起,这名字好像在哪里见过。”
    刚说完这话,突然左右两只手都被人握住,听到两人同时喊道:“在哪里,快说,快说。”这两个人自然是奚郎和秦宁。
    奚郎与那师爷离得近,一时情急便抓住他左手。秦宁虽然离得远,但也是一眨眼就到了近前,那师爷的左手已被奚郎抓住,自然只好抓他右手。
    两人都是习武之人,一时情急哪顾得上手的轻重,那师爷只觉得被两只铁钳夹住,疼得难以忍受,眼泪都流了出来,忙喊道:“放手,放手。”
    两人放了手,那师爷见两手都被捏青了,还火辣辣地疼。
    两人再次追问,那师爷委屈地说:“刚才被两位小哥这么一夹,实在想不起来了。”
    奚郎强忍着,正要和气地询问,秦宁却连声追问。那师爷抓耳挠腮想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说:“想起来了。”
    他翻看疏浚湖工的账册,又找到一个办事名册翻开,果然有付云起的名字,笑着说:“原来是云逸公子。平时只叫他的表字,一时忘了他的名字,这位付公子是刺史白大人府上的,多次随白大人到湖上督工,这一个多月没过来,一时倒忘记了。”
    那募工之人也突然想起来了,说道:\"对,确实有这么一位付公子,背上还插着铜箫的。\"
    奚郎经过一次误会后,变得更加谨慎,他详细询问了募工之人和师爷,确认那人确实是长安口音,听他们描述的确像是付云起。这样一来,奚郎和秦宁都非常高兴,他们立刻前往城中的白府。
    到了白府一打听,付云起确实在白居易府上,但一个月前已经去岭南和成都送信了,没有一个多月是回不来杭州的。
    奚郎和秦宁满怀希望地来到白府,却又失望地离开。他们在街头漫无目的地闲逛,开始商量接下来的打算。秦宁说:\"看样子付公子回来还早,我们也不能一直困在杭州。\"
    奚郎心想既然有了希望,就先找个地方暂时住下。想来想去,他想到了苏州那渔人家。
    秦宁自然不愿意回苏州,他担心再次遇到不讲理的苍岩七杀。想了想,觉得硬着头皮找付云起也没有意义,还是得靠自己。于是,他和奚郎告别,独自往南去了。
    奚郎则往北走,回到了苏州那渔人家。渔人还没回家,只有那个小姑娘在,看到奚郎回来,非常高兴,咭咭咯咯地说个不停。
    奚郎十句话中有七句听不懂,好不容易等到渔人回家,他鼓起勇气请求渔人再收留他一段时间。
    渔人笑着说:\"好,明天你就跟我一起打渔吧。\"
    奚郎便跟着渔人一起打渔为生。亲身体验后,他才知道打渔的艰辛。站在小船上撒网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遇到风浪大的时候,小船颠簸,就需要下盘扎稳才能站稳。
    奚郎看到渔人站在风雨中,随着小船摇摆,双脚像生了根一样,而自己连坐都坐不稳。他想起那小姑娘的剑法非常精妙,让自己看不出门路,心想这渔人一定是江湖上的\"隐侠\"。
    奚郎想要拜师学艺,渔人笑着说:\"我只是个渔夫,哪里会什么武功?\"
    奚郎再三恳求,渔人一直摇头。后来看到奚郎一直坚持,渔人笑着说:\"既然你一定要学,那就学我打渔的功夫吧。\"
    奚郎以为渔人的功夫真的叫\"打渔功\",认真地要拜师。渔人笑着阻止了他。第二天出太湖时,渔人让奚郎一个人划桨、撒网、下水游泳,自己只坐在船上指导。
    奚郎认为这是入门的基本功夫,认真练习。一个月左右后,他不仅能够熟练地驾驶小船,而且在风浪中撒网捕鱼也能稳稳地站在船上。
    这天,他们从太湖满载而归,经过运河时,突然上游箭一般飞来一支快船,直冲他们的小船而来。小船里除了奚郎和渔人,还有一舱鲜鱼,船身已经很沉,行动缓慢,怎么避也避不开。
    那快船上有六个人同时划桨,还有一个人掌舵。眼看着两船就要相撞,他们却不摆舵,看样子是故意要把小船撞翻。
    奚郎急忙喊道:\"师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