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蔡邕的言辞尚存埋怨与愤慨,那么张泛的言辞则堪称犀利,他直戳大汉朝廷的弊端,毫不留情地揭开了其遮羞布,令其无处遁形。
在场众人无不惊愕,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张泛与蔡邕,书房内霎时静谧得连针落地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蔡大家,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张泛铿锵有力地说道:“不知蔡大家,是否愿意随伯骞而去,为天下黎民指明方向,为伯骞引领前路?”
言罢,张泛的眼神紧锁蔡邕,手心已然沁满汗水。
他内心极为忐忑不安,既担心蔡邕不会应允,又忧虑自己的言辞,是否过于冒昧,触动了蔡邕的禁忌。
张泛的此番举动,确实略显冲动,言辞之间,或许过于直接,似乎有些交浅言深。
然而,蔡邕的命运,确实令人唏嘘不已,若不加以援手,他将会按照命运轨迹,避世江南,郁郁不得志。
而其长女蔡琰也将先嫁卫仲道,后被匈奴左贤王掳走的悲惨境遇。
还有就是,张泛深知太平道的脆弱,如同诸多农民起义一样,缺乏明确的纲领和规划,尽管声势浩大,但终究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继而消散在历史长河中。
而类似蔡邕这样,学富五车,精通八雅,桃李满天下的大家之才,正是弥补太平道先天不足的绝佳良药,张泛不愿也不能与之失之交臂。
张泛在赌,他赌的是蔡邕对大汉朝廷还尚存希冀,赌的是蔡邕对天下苍生的博爱,赌的是在蔡邕心中戏忠的份量。
这是一场关乎大局的惊天豪赌。
若是赌对了,那么张泛与太平道将能弥补缺陷,蔡邕和蔡琰也将摆脱悲惨的命运,皆大欢喜。
若是赌错了,那么张泛此行算是白费一番功夫,一切似乎又回归到其原有的历史轨迹中去。
蔡邕看着张泛忐忑中带着期许的眼神,又看着戏忠和王越狂热中带着期待的眼神。
他闭目沉思,内心在挣扎不已,最终还是摇头叹息道:“伯骞,此事……”
“父亲,志才兄等人远道而来,定是舟车劳顿。”
正当此时,一道清脆悦耳的女声打破了书房的沉静:“宴席已备妥,还请诸位移步,共品一番。”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如同山间清泉般悦耳,打断了蔡邕正进行的言谈。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书房门外站着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她亭亭玉立,明媚皓齿,宛如春日的阳光。
见众人目光齐聚,少女微微颔首,带着些许羞涩,随即转身离去。
张泛紧绷的脸庞,此刻似乎有所缓和,紧张的情绪,似乎得到了些许释放。
同样,戏忠和王越也感受到了这份轻松,他们紧绷的神经,也悄然松弛了下来。
尽管蔡邕的话,尚未说完,但其中蕴含的婉拒之意,已如晨露般清晰,无需过多揣测。
“哦,看来是老夫疏忽了。”
蔡邕在短暂的愣神之后,带着一丝自嘲的笑意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去领略一番,这朔方独有的风味美食吧。”
他转身向门外走去,步伐虽缓,却带着一种从容不迫的优雅。
张泛、戏忠、李儒和王越四人相视一眼,紧随其后,一同走出了书房。
来到庭院,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
“朔方之地,偏远荒凉,饮食与中原大地极为不同,别有一番风味。”
蔡邕边走边说道:“今日,老夫便带你们,好好品尝一番。”
四人跟随蔡邕穿过庭院,来到一处别致的亭阁。
亭阁的顶部,由坚韧的牛皮精心制作,上面绘制着游牧民族独有的精美图案,这些图案既展现了草原的辽阔与自由,又透露出浓厚的游牧民族文化韵味。
而在墙柱之上,几幅字画悬挂其间,笔墨间流露出文人雅士的情怀,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书卷气与文雅之气。
蔡邕引着四人入座,随后便由蔡伯,上前为他们斟茶倒水。
张泛微愣,暗道这蔡大家竟会如此困顿,怎会一个侍女丫鬟都没有?怪不得蔡伯如此年纪还得充作门房。
“这是朔方特有的奶茶,口感醇厚,香浓无比。”
蔡邕端起茶杯,轻轻吹去上面的浮沫,然后一饮而尽:“你们不妨也尝尝看。”
张泛、戏忠、李儒和王越四人闻言,也端起茶杯,品尝起来。
果然,这奶茶口感独特,茶香之中,带着丝丝奶香,让人回味无穷。
他们不禁纷纷点头称赞,表示确实别具一格。
在品尝奶茶的过程中,蔡邕又向他们介绍了朔方的其他美食,如烤羊肉、烤鱼、烤饼等。
“老夫酷爱书籍字画,尤其是前秦时期的简牍卷轴,所得财物,大多都花费在此。”
蔡邕看着桌上,那些虽说别有一番风味,但实则有些粗鄙的吃食,苦笑着说道:“粗茶淡饭,还望诸位海涵,不要嫌弃。”
“蔡大家,这倒并无大碍。”
张泛摇摇头说道:“无论是简朴的粗茶淡饭,还是奢华的珍馐美味,左右不过是果腹而已,何必过分在意,其奢华或是简朴呢?”
蔡邕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仿佛对张泛的见解,颇为满意。
“伯骞所言极是,所谓吃食,确实不过是满足口腹之欲而已。”
戏忠轻捻胡须,接着说道:“对于我等文人墨客而言,书籍字画却如同精神上的食粮,不可或缺。”
蔡邕站起身来,走到凉亭内角落的书架前,轻轻抚摸着那些泛黄的简牍和卷轴,眼中满是爱惜之情。
“前秦时期的简牍,虽历经千年风霜,却仍保留着那份古朴与韵味,仿佛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前人的智慧与情感。”
他缓缓说道:“每当我沉浸其中,便仿佛能与那些古代的先贤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这种感觉,远非物质上的享受,所能比拟。”
众人闻言,皆被蔡邕的言辞所感染,纷纷点头称是。
张泛内心暗忖道,蔡邕之所以能在汉末文坛,享有如此高的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情横溢,更是因为他对于书籍字画的深厚情感与独到见解。
也许是由于张泛的豁达,也许是由于此时的微风,之前紧张的氛围,一扫而空。
此时的众人,心情无比舒畅,畅谈无阻。
他们的话题,广泛而深入,从琴棋书画到诗词歌赋,从人生感悟到境遇经历,无所不包,无所不谈。
然而,他们却刻意避开了当今的形势,对于方才书房中发生的那件事,更是只字不提。
茶足饭饱之余,众人纷纷将自己的见解,留于纸上,或许多年之后,也能成为一段佳话。
在茶余饭后之余,众人纷纷挥毫泼墨,将今日的所见所闻和独到见解,镌刻于纸上,或许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文字,说不定也会沉淀成一段佳话。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间已经到了傍晚时分。
“今日与蔡大家相谈甚欢,也颇有所得,伯骞深感荣幸。”
张泛看了看天色,便起身告辞道:“天色已晚,我们不如就此别过,明日再上门讨教。”
戏忠、李儒和王越三人也起身告辞,他们向蔡邕表达了感激之情,并表示有机会一定还会再来拜访。
在蔡邕的目送下,他们离开了餐厅,踏上了返回客舍的路途。
“父亲,志才兄他们走了?”
就在蔡邕返回凉亭之时,方才那名少女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嗯,他们走了。”
蔡邕斜靠在凉亭柱子上,望着天上的繁星,内心却是久久难以平静。
少女见蔡邕兴致阑珊,也不再多言,专心整理起,众人所留的笔墨。
突然一张贤纸滑落,其上隽秀的文字,映入其眼帘。
其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风姿绰约,颇有一番韵味。
少女静心品读后,目光扫过落款之处,不禁轻咦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