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众人忧思包勉事
作者:烈焰灬哥布林   重生大宋:白面包青天最新章节     
    赵祯见杜平和许固退出御书房,此时只留下张茂则和陈琳二人伺候。
    “亚父、茂则,这包勉擅自开启战备存粮接济百姓,你二人认为该如何处置?”赵祯眉头微蹙,目光中透着几分疑虑与思索,他一只手轻轻摩挲着下巴,脸上满是纠结之色。
    当年,在那狸猫换太子的惊世风波中,是陈琳冒死将尚在襁褓之中的赵祯悄悄带出,小心翼翼地交予南清宫的八大王赵元俨抚养。陈琳对赵祯有着救命的天大之恩,赵祯登基之后,为深深感念陈琳的救命大恩,故而以亚父相称于陈琳。
    张茂则略一沉吟,拱手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包勉此举虽有违规之嫌,但他一心为百姓着想,解了灾民的燃眉之急,其情可悯,或可从轻发落。” 张茂则微微低着头,目光中透着一丝谨慎。
    陈琳赶忙附和道:“张押班所言极是,包勉开仓放粮乃出于救民之心,若加以严惩,恐寒了天下官员为民之心。” 陈琳一脸的诚恳,眼神中满是对包勉的同情。
    “朕又何尝不知这些?那包勉在余杭县的政绩,当初朕微服私访时亲眼所见,为此朕还钦赐牌匾予以褒奖。可是我大宋朝早有祖制,但凡各地方官员擅开战备粮仓,皆属重罪。一边是国家律法,一边是天下苍生,着实叫朕进退两难啊!”赵祯此刻心力交瘁,他着实不想因为祖制而失去一位正直的官员。赵祯眉头紧锁,双手背后,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满脸愁容,嘴里不住地叹气。
    陈琳见状,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律法固然重要,然而法外亦有人情。包勉一心为民,其情着实可谅。若能对其从轻处置,既能维护律法尊严,又能彰显陛下仁厚。” 陈琳的脸上带着坚定,目光紧紧跟随着赵祯。
    “陈总管所言极是。如今余杭百姓对包勉感恩戴德,若严惩于他,恐失民心。”就在赵祯两难之际,只见御书房外,皇后曹丹姝蛾眉微蹙,神色凝重,在宫女的簇拥下款款步入御书房。她目光温柔地望着正在烦心的赵祯,缓声说道。曹丹姝的步伐轻盈却透着忧虑。
    “臣陈琳、张茂则见过皇后娘娘!”陈、张二人见到曹丹姝,连忙躬身作揖。曹丹姝温婉地说道:“陈总管、平甫(张茂则字平甫),不必多礼。” 曹丹姝微微抬手示意。
    曹丹姝款步走到赵祯身旁,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道:“陛下,臣妾听闻此事,也觉颇为棘手。臣妾以为,包勉此举虽有违规之处,但其初衷纯良,若能在律法许可的范围内从轻发落,既可安抚民心,又能激励其他官员以民为本。” 曹丹姝的眼神中满是关切。
    “丹姝,朕刚刚已思得一计,还需你帮朕参谋参谋。此计不仅能验证包勉是否真的未曾贪墨,又能让包勉戴罪立功。倘若包勉真的没有贪墨,那么朕不仅不会惩治于他,还会封赏他的官职。”赵祯闻听了曹丹姝的话,忽然眼前一亮,兴奋地转过身来,拉着曹丹姝的手说道。赵祯的脸上闪过一丝期待。
    曹丹姝微微欠身,说道:“陛下请讲,臣妾定当尽心为陛下出谋划策。” 曹丹姝的表情认真而专注。
    赵祯目光炯炯,说道:“朕打算派包拯前往查证。那包拯与包勉乃是亲叔侄,包拯向来铁面无私,断不会因包勉是他侄儿就偏袒包庇于他。” 赵祯的眼神中透着果断。
    曹丹姝微微颔首,说道:“陛下此举甚为妥当。包拯公正廉明,定能查明真相。只是,包拯若查明包勉确有过错,届时他也难免陷入两难之境。” 曹丹姝的脸上露出一丝担忧。
    赵祯长叹一声,道:“朕亦知此中难处,但若包拯能秉持公正,依法处置,也算是给天下一个交代。” 赵祯无奈地摇了摇头。
    曹丹姝轻蹙眉头,忧虑地说道:“只愿包拯能顺利查明真相,既不冤枉了包勉,也不放过任何违法之举。” 曹丹姝轻轻叹了口气。
    且说杜平和许固离开御书房后,并未即刻回府,而是乘着轿子前往了开封府。他们打定主意,要先将包勉擅开战备粮仓之事告知包拯,好使包拯有个心理准备。
    开封府花厅中,此时包拯正与展昭、公孙策品茗闲聊。只见马汉疾步走入花厅,拱手作揖道:“大人,工部侍郎杜平和都水监判监事许固在府外求见,言称有急事要面见大人。” 马汉的脸上满是急切。
    包拯微微一怔,放下手中茶杯,说道:“快请他们进来。” 包拯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不多时,杜平和许固走进花厅,两人神色略显凝重。包拯起身相迎,问道:“二位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包拯的目光在二人脸上扫过。
    “包大人,此次下官与杜侍郎奉旨前往余杭县查证水患一事,令侄包勉并未有贪墨舞弊之举,只是令侄所筹赈灾之粮不足,他……他为了拯救百姓,无奈之下擅开了县衙战备粮仓用以接济百姓,所分发粮食皆有记录,此事下官与杜侍郎已经向官家奏明,可是官家尚未决断。”许固心中忐忑,他看着包拯,小心翼翼地说道,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包拯听闻,脸色瞬间变得严肃,目光中透着忧虑,说道:“此事非同小可,包勉这孩子,一心为民,却不知犯下如此大错。” 包拯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杜平赶忙接过话来说道:“包大人,我与许监事也曾斥责过令侄,然而令侄的一席话却让我二人决定冒死向官家代为求情。令侄的这番举动,真的是令多少天下为官之辈汗颜,我二人对其敬佩不已。” 杜平的脸上满是感慨。
    包拯眉头紧锁,问道:“包勉究竟说了何话,竟让二位如此?” 包拯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杜平深吸一口气,说道:“包勉言道,‘身为一方父母官,若不能在百姓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那这官当得还有何意义?即便为此获罪,也绝不后悔。’包大人,令侄这等胸怀,实在令人动容。” 杜平的声音中带着激动。
    包拯沉默片刻,而后缓缓说道:“这孩子,倒是有几分正气。只是国法森严,不知此番他能否逃过一劫。” 包拯的脸上满是担忧。
    公孙策拱手道:“大人莫要太过忧心,或许事情尚有转机。” 公孙策的眼神中透着思索。
    展昭也道:“大人,我等定当全力协助,寻找解决之法。” 展昭的表情坚定,手握佩剑。
    “不仅如此,令侄还亲赴现场安抚百姓,甚至还将县衙公堂以及县中的各级学堂暂且腾出来安置无家可归的百姓。令侄媳更是带人搭建粥棚,以县衙之名熬粥接济百姓。故而,余杭县百姓对令侄夫妇感恩戴德。”许固一脸感慨,眼中满是钦佩之色,继续说道,边说边不住地点头。
    包拯听闻,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说道:“这孩子,倒也不枉我平日教导。只是这擅开战备粮仓之罪,终究是犯下了。” 包拯轻轻叹了口气。
    杜平说道:“包大人,虽说包勉此举有罪,但也是形势所迫,还望陛下能从轻发落。” 杜平一脸的恳切。
    许固点头道:“是啊,包大人,我等也会在陛下面前为包勉求情。” 许固连连点头,目光中满是期待。
    包拯拱手道:“多谢二位,此事最终如何,还看陛下圣裁。” 包拯一脸的感激。
    公孙策轻捋胡须,望着包拯,忽然他拱手作揖,对包拯说道:“大人,不如我们去找找南宫侍郎、八大王和曹国舅商议一番,看如何设法挽救包勉?南宫侍郎乃是包勉岳父,定然不会袖手旁观。八大王对包勉赞赏有加,也一定会出面协助。曹国舅兄妹二人当初在余杭县多亏包勉解围,曹国舅感念这份恩情,想必不会坐视不理。” 公孙策的脸上带着一丝急切。
    包拯面色凝重,沉思片刻后说道:“公孙先生,此事尚需从长计议。私下去找他们商议,恐有不妥,亦有结党之嫌。” 包拯摇了摇头,表情严肃。
    公孙策微微颔首,说道:“大人顾虑周全,是学生欠考虑了。只是包勉之事,着实令人忧心忡忡。” 公孙策无奈地叹了口气。
    “大人,有官家近侍张茂则张押班前来宣旨,此刻张押班正在花厅之外。”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忽然见王朝急急忙忙跑了进来,拱手说道,王朝的脸上满是紧张。
    包拯神色一凛,说道:“速请张押班进来。” 包拯整了整衣冠。
    不多时,张茂则步入花厅,展开圣旨,高声道:“包拯接旨!” 张茂则的脸上满是严肃。
    包拯及众人连忙诚惶诚恐地躬身接旨,包拯的额头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朕念余杭县令包勉擅开战备粮仓乃为余杭百姓,虽其情可悯,但祖宗之法不容忽视。朕思虑再三,着令开封府尹包拯赶赴余杭县查证,如查证包勉贪赃枉法,令包拯以国法论处,不得有误;若包勉未曾贪墨,朕自会为其嘉奖,封赏官职。包拯即刻启程赶赴余杭,不得有误!”张茂则读完敕书,目光扫视着包拯众人。
    张茂则离开后,众人面面相觑。
    展昭紧握着佩剑,剑眉微蹙,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心中暗自焦急:“大人此去,不知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盼这一切顺利。” 展昭的眼神中透着焦虑。
    公孙策眉头紧锁,目光中透着沉思,暗暗想道:“此事关乎包勉的生死荣辱,大人既要维护国法公正,又要顾及亲情,实在是两难啊。” 公孙策轻轻摇了摇头。
    王朝瞪大了眼睛,神情紧张,双手不停地搓着,喃喃自语:“包勉兄弟向来正直善良,但愿这次能平安无事。” 王朝的脸上满是忧愁。
    马汉紧咬着牙关,一脸严肃,心里琢磨着:“大人一向铁面无私,可这次面对的是自家侄子,真不知会如何抉择。” 马汉的表情凝重。
    许固和杜平对视一眼,许固神色焦虑,说道:“杜兄,你说包大人此去能妥善处理此事吗?” 许固的眉头拧成了一团。
    杜平轻叹一声:“包大人公正廉明,相信他定能做出公正的决断。” 杜平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
    众人沉默片刻,展昭率先打破沉寂:“我们在此担忧也无用,不如为大人准备好行装,助大人早日启程。”众人纷纷点头,各自行动起来。 展昭的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