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初入宗门
作者:笔名视角   琳琅视角最新章节     
    一凡抬头向宗门所在望去,有一条石板路延展远方,两排参天大树夹道欢迎。
    众人沿着石板路继续前行着。不过已经不再说笑,气氛略显压抑。小师妹开玩笑说:“大家不要这么严肃嘛,我们这里的人可好了呢,环境也好。来到这里等于抛弃了城市的喧嚣。等于是晚上与星空相伴,能够享受深夜的宁静;早上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一天心情都会很好。我们平时都在修炼,没有长辈们的允许是不可以下山的。”众人以微笑回应小师妹的善意。
    没走多远,四人引领大家拐向道路左侧岔道,右侧同样有一条小径。岔道两侧则是开满了多彩的月季花。让人误以为走进了春末夏初。因为这里已经感受不到太多的春寒了。
    几经辗转,前面忽然开朗,几排石头砌筑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凡还看到了一排竹质小木屋,居然还有几间茅草房点缀在半山腰。二妹看一凡好奇,于是说道:“那一排木屋主要是平时师傅们给徒弟授课用的。跟外面的学校差不多,因为宗门现在人数不多,且年龄都偏大。所以多学习实用知识和传授修炼心得等。 还有啊,那几间茅草房就是几个老古董的住所。”“大师伯,你小声点,让几个长老知道了,会不高兴的啊,会教训人的。嘻嘻...”小师妹插嘴道。“小师妹休得无礼!“大师姐训斥道。小师妹马上假装害怕地捂上了嘴巴,不过两只眼睛贼溜溜地转动着,甚是可爱。
    看得出来,这些师兄妹们平时关系不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悠长的声调从半山腰的一个茅草屋里飘出。慵懒中带着戏谑。
    对,就是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带有善意和友好的成分。
    “你个老不死的,又卖弄你那两两文采了。老丁头,老李头,还有王师妹,都出来迎接客人吧。”只见一个白胡子老者走出茅草屋,向其他几间屋子里喊道。语速不紧不慢,中气十足。
    不多时,只见其他的茅草房的房间陆续打开,最后两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走了出来。老太太手中还拿着一拂尘,身着古朴的长袍,虽然上了年龄,但也超凡脱俗。
    老太太抛开其他几人,步态轻盈地来到众人面前,慈善地开口道:“云清把客人带回来了?嗯,好。欢迎乔大侠的到来,欢迎各位做客我扶苏门。坤道玄真,虽无炼性修身之本,亦有专心慕道之志。不觉光阴似箭,岁月蹉跎。回首已近百年。回顾往昔,迷惑了岁月,沉滞了修行。诚扬道化,丕振宗风。玄门中兴,教法俱行。”
    “这是我四师伯苏玄真。”二妹介绍道。
    “玄真仙姑谦逊了,一凡携家人受二妹云清之邀,前来赴约,打扰之处,还望多多包涵。也希望几位仙长不吝赐教。”一凡回礼道。
    道姑,作为道教文化中的女性修行者,其装扮融合了宗教的庄严与自然的朴素,既体现了修行者的超脱世俗,又蕴含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只见苏玄真身着一袭淡雅的青灰色道袍,袍身宽松,随风轻扬,仿佛能容纳世间万物之宽广。道袍以细腻的棉麻布料制成,上面绣着简约的云雾山川图案,寓意着道法自然,与天地合一的哲学思想。袍袖宽大,举手投足间尽显飘逸之态,宛如山间轻拂的清风。
    发髻高挽,用一根简朴的木簪固定,簪头或许雕刻着简单的太极图案,既体现了道教的文化符号,又不失清雅之风。几缕白发轻轻垂于额前,为她平添了几分柔和与温婉。
    腰间系着一条素色的腰带,上面挂着几枚小巧的玉佩和香囊,玉佩上刻有道家符咒或吉祥图案,既是装饰,也是修行者心灵的寄托。香囊内似乎装着草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既能提神醒脑,也体现了道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脚踏一双云纹布鞋,鞋底厚实,适宜行走于山林间,每一步都似乎在与大地进行着亲密的对话。鞋面简单朴素,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
    她的面容平和,眼神清澈,仿佛能洞察人心,又充满慈悲。嘴角挂着一抹淡然的微笑,那是对世间万物的包容与理解。手中持有一把竹制的拂尘,轻轻挥动,既是对尘埃的拂去,也是对心灵的净化。
    整体而言,这位道姑的装扮不仅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与广博,更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怀。
    在一凡的记忆“百科全书”里,女道姑的道号包括:昙阳子、浩志仙、蒋道微、张灵隐、韩自明、能去尘、贺幽静、杨法行、王紫虚、元淳一、李玄真和马凌虚等。
    这些道号不仅体现了道教的宗教特色,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昙阳子是指王熹贞,她在23岁时选择出家,道号为“昙阳子”,并在羽化时吸引了近十万人的围观。浩志仙、蒋道微、张灵隐、韩自明、能去尘、贺幽静、杨法行、王紫虚、元淳一、李玄真和马凌虚等道号则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清净、威严、灵动、隐逸、自明、去尘脱俗、深沉内敛、法行与道行合一、虚静、淳朴一致、玄妙真实和凌驾虚空之意境。
    道姑与尼姑是有区别的,搞不清楚很容易闹出笑话。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元宗教共存的土地,其中道教和佛教作为两大重要的宗教体系,各自有着独特的信仰和修行方式。在这两个宗教中,女性也有着出家修行的传统,分别被称为道姑和尼姑。道姑与尼姑,作为两大宗教中的女性修行者,在服饰、戒律、修行地点等方面都有着显着的区别,这不仅反映了宗教信仰的差异,更折射出了两大宗教对女性角色的不同理解。
    服饰:传承与差异
    在宗教体系中,服饰常常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一种宗教身份的象征。道姑和尼姑在服饰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也是她们宗教身份的体现。道姑作为道教的女性出家修行者,她们的主要服饰是道袍,通常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道袍不仅代表着道姑的宗教身份,也象征着对道教教义的忠诚。道姑还需要将头发盘起,形成一种类似于现代“丸子头”的发型。
    而尼姑则是佛教中的女性出家修行者,她们的主要服饰是僧袍,以灰色为主。僧袍不仅象征着尼姑的宗教身份,还承载着佛教对世俗欲望的超越。与道姑不同的是,尼姑需要将头发剃光,以示对物质世界的舍弃和精神追求的坚定。这种服饰差异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外在表现,更是对信仰内涵的一种传承和诠释。
    戒律:宗教规定的引导
    道教中的道姑,遵循的是道教的教义和戒律。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和通达自然之道。因此,道姑在修行过程中注重内心的宁静,她们尝试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心灵的平和与纯净。
    佛教中的尼姑,则秉承着佛陀的教导和戒律。佛教教义强调生命的无常和苦难,倡导通过慈悲和智慧获得内心的平静。尼姑在修行中强调舍弃世俗欲望,培养慈悲心和觉知。
    修行地点:宗教传统的彰显
    道姑的修行场所是道观,道观是供道士和道姑修行的场所。在道观中,道士和道姑们可以通过冥想、吟诵经文等方式,追求心灵的安宁和对道教教义的理解。道观通常建在自然环境幽静的地方,以促进修行者的内心净化和与自然的亲近。
    尼姑的修行场所则是佛庵,尼姑们在佛庵中,可以打坐禅修,以培养内心的平和。佛庵通常建在僻静的山区,旨在为修行者创造一个静谧的环境。
    道姑与尼姑,虽然都是宗教界中的女性修行者,却因信仰体系和戒律的不同而呈现出诸多差异。她们在服饰、戒律、修行地点等方面的差异,不仅是宗教传统的延续,更体现了宗教对于女性角色的不同认知和定位。
    随苏玄真道姑之后,三个形态各异的老者出现了。
    一凡早就注意到了,喊其他三人出屋的这位应该是宗门的大长老。只见此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身着一袭青色道袍,一副仙风道骨的仪态。真是“白发飘飘似仙人, 眉宇间藏岁月深。慈眉善目沐春风, 仙风道骨入凡尘”。
    还有一位就是之前吟唱的老者。身着灰色道袍,腰间别着一个酒葫芦。倒是跟金庸先生两部长篇小说中《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周伯通有几分相似。金庸先生给读者刻画出一个既风趣幽默又活泼可爱的人物,他就是周伯通。周伯通年纪很大,为人却朴实天真,其行为举止犹如孩童,人称老顽童。周伯通天生是个乐天派,喜欢无拘无束的玩;他深得道家养生要旨,长寿有道,逍遥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但还是跟周伯通有所不同的,就是多了几分文人气质,不至于像老顽童周伯通那样心智不成熟。
    另外一名老者身材高大、风姿飒爽、英气勃勃,腰悬长剑,显得飘逸绝伦此外,他的外貌还给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印象。
    从二妹的介绍中得知,仙风道骨的老者的确是宗门的大长老,同时年龄也最长,年近一百五十岁了。当年苏门浩劫时其人不在宗门,用二妹的话说,否则估计也会遭受不测。酒葫芦老者是二师伯,当年正在外云游,亦躲过一劫。悬剑老者正是大师姐鹿瑞影的父亲鹿师伯,也即三长老。
    一凡在想,当年的宗门浩劫也有可能是入侵者别有用心,在几大长者不在的时候趁虚而入吧。他也相信,在其他几位长老心里,自然会有所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