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赚钱
霍去病派人去调查,发现长安这样的情况还不少。
就算是那些得到朝廷抚恤的家庭,生活也艰难。
因为这样的家庭太多了,汉匈之间,大汉和周围的很多游牧民族,还有东边大海之上,南越,西南夷等,连年征战,死亡的士卒,数以万计。
对战功的奖赏和战亡的抚恤,皇帝是历来不吝啬的。
往往是他大手一挥,动辄赏赐万金,但这些钱哪里来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从民间而来。
虽有桑弘羊这个财政天才在,但大汉到底是因为战争付出了太多。
当今皇帝上位之初,因为吕后、孝文帝、孝景帝等朝几十年的积累,国库充盈,真正的国强民富。
经过刘彻这二十多年的南征北战、东伐西讨,现在国库见底,朝廷没钱了。
朝廷没钱,百姓更没钱,自然对伤亡士卒的一次性抚恤和每年对伤残士卒和其遗孤遗孀的供养就要大打折扣,因此让他们生活艰难,甚至是凄惨。
霍去病知道了这些,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这些人,替大汉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流汗流血,却不能再让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流泪。
霍去病从来不关心他有多少钱,皇帝的赏赐,朝廷的俸禄,还有食邑。
呃,这几年他主动减少食邑,因为他知道皇帝分出去的食邑太多,后面快要分无可分了,别的侯爷见了也都主动减少,上交朝廷。
他不知道他有多少钱,他见那些人缺钱,立刻回家问阳石家里还有多少钱。
阳石知道这位爷从来不问钱财事,也没缺过钱,跟他细细说了,霍去病这才发现,原来他没多少家底。
他得到的是多,但禁不住他手面大。
对手下,他动辄赠金,平时花销更是眼都不眨。
就说去河间这几年,买铺子,买宅子,还有他的家人嚼用,还供养着一帮羽林卫——替他办事的人,他不愿意让皇帝再出钱,而且他给的报酬,比长安城里可优厚多了,他说不能让人家抛家舍业的跟着来到河间,还拿跟家里一样的钱。
他对朋友和手下也很慷慨,这点跟卫青很像,卫青是因为自己吃过苦,所以愿意帮助身边人,不想他们因为钱财发愁。
霍去病则是从来没缺过钱,不知道钱的重要,既然身边人想要,他就流水一样撒出去。
现在霍将军生平第一次为了钱财发愁了。
跟皇帝要?皇帝现在也穷,要不然怎么朝廷的抚恤和供养日渐较少,甚至有时候忘了发。
跟谁要呢?
看了一圈,发现找不到冤大头。
都穷。
不真穷的,也哭穷,不肯拿出一枚铜板来。
霍去病虽然失望,但也理解,他不拿钱当回事,总有人是喜欢钱,把钱当命一样看重的。
没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挣了。
他前世隐退后,其实是做过生意的,虽然不用他亲自操刀上阵,但家里的生意他也是过问的。
要不然以他清官多年,怎么维持在上饶带湖的诗书酒相伴的生活,经常有友人来访喝酒作词,还养活着一大家子人,动辄就要救济亲朋故旧。
因此稍微动了脑筋,他就想到了怎么挣钱。
对他来说,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是打仗,第二容易的事就是挣钱了。
也不用他亲自做,他动动脑子,动动嘴,自有下人去做。
很快长安最大的酒坊和造纸坊就开起来了。
没本钱也不怕,他拉了皇帝和皇后来投钱,其他世家看到了,纷纷想掺和。
霍去病挑了几家名声好家教严的人家,并对他们约法三章,才同意他们入股。
因为有好的口碑,加上严格的生产监督,很快霍家酒和霍氏纸就名声大噪。
而造纸和酿酒的匠人,优先从退役士卒里招手,因战残疾的人优先,安排适合他们的工种。
比如没腿的,可以坐着在那儿挑选粮食原料。少一条胳膊的,可以拉车,运粮食和成品酒。
认识字的,可以记录。会数算的,可以记录,统计,计算和控制成本。
尤其是这两家工厂,招收妇人,以战争遗孀优先。
酿酒和造纸里都有一些精细活,需要细心耐心的妇人来做,发挥他们的长处。
而且妇人和男人一样的工钱。
半大的战争遗孤和妇人一样,也收,而且工钱并不因他们力气小就减少,同工同酬。
一时间不止长安城里的,外地的很多人,也都来长安面试,要去霍氏工坊里做事。
霍去病选拔了一些脑子反应快,能写会算的退役士卒做管事,让他们来管理这些工坊。
后来为了照顾更加偏远地区,故土难离的人们,他们把霍氏工坊开到了全国各地。
霍氏工坊发展迅速,很快就拥有匠人数百位之多,据说每个月发工钱,都会让市面上的铜钱少许多。
没有跟着沾上光的家族有意见了,认为霍氏工坊搅乱铸币事,让国家财政有了危机。
但那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
因为上至皇帝皇后,下至朝中百官,勋贵世家,大多都在霍氏工坊里有投钱,每年都能分到不菲的回报。
这样一棵摇钱树,自然大家都爱护着他。
最得实惠的还是普通百姓,不止那些战争遗孀遗孤家庭因为有工做而受益。
其他没有和战争产生关系的百姓,因为身边的很多人有钱了,他们做点其他的小买卖,提供了关系民生的服务,生活也很快富足起来。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不过,有一件事倒给了霍光一点点的困扰。
那就是孔令芙收到了曲阜娘家的信,家主向她诉苦,他孔家造的纸,一开始销量很好。
自从霍氏纸来齐鲁开设工坊后,孔府纸的销量一落千丈,再没有一开始的赚的盆满钵满。
孔令芙很不好意思,就没跟霍光说这件事,他们的长子都三岁了,还没回过娘家呢。
霍光答应今年过年陪她回曲阜过年,顺便让孩子的外祖父外祖母见见孩子。
还是霍光无意间瞥见了妻子的信,然后跟长兄说起来这件事。
霍去病不知道孔府在这么早就开始如此不要脸了,作为孔圣人的嫡系传人,与民争利本就不该。
他们不是该教书育人,着书立说,传承儒家经典吗?
霍去病跟霍光说,对这样贪得无厌的人,要适当敲打,哪怕是亲人,也不要太过惯着。
试问哪个大家族的没落,不是因为一两个不肖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