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见小乞儿
这样的谈话注定是无果而终的。
类似这样的谈话,发生过很多次了。
每次都差不多,两个人好像乐此不疲。
也许也只能这样了,没法谈出个结果来,至死方休。
从皇宫里出来,霍去病骑马走在路上。
他的如电前一阵死了,老死了。
马比人寿命短,加上它年轻时征战太多,在长安城里,每日好料好水的伺候着,养尊处优久了,竟然得了好几种病。
被病痛折磨很久,终于死了,解脱了。
现在霍去病的马是一匹新的汗血宝马,也是皇帝赐的。
现在大汉不缺马。
大汉自己在河西有军马场,还是霍去病主持建立的。
匈奴被打下来了,匈奴的马,尽归大汉取之。
西域的宝马更是源源不断的通过进贡和贸易,进入大汉。
大汉的马,甚至有一点过多了。
马,尤其是战马,不好养,对食草要求高,对环境和驯养,要求更高。
吃喝不好,驯养不好,再好品种的马,也得养废了。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好东西,都娇贵,都难得。
虽然现在马易得,但不好养,每年朝廷为此花费巨大。
虽然朝廷现在不缺钱,但花这么多钱养着没什么用的马,朝野反对之声不小。
但这和养兵一个道理,你养着,可能用不着,但不养着,那就很危险了。
这兵马,还是得养一些的。后世的很多朝代,比如大宋,就是个很好的反面例子,
虽然大宋养的兵不算少,但兵力有多差,从金兵南下势如破竹就知道了。
匈奴服了,他们的单于做了俘虏。
但他们骨子里好战的因素还在,最主要的是,他们生活的环境太差了。
游牧民族经常劫掠农耕民族,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们天生的坏,也不是因为他们勇猛好战,是因为他们饿啊。
游牧民族靠着放牧过活,受自然灾害影响比农耕民族还大。
而且他们放牧牲畜所得,难以储存,注定了他们比不上农耕民族,后者可以在好年头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灾年食用。
因此当他们吃不饱的时候,看到隔壁吃香喝辣的,尤其是隔壁还很弱鸡,武力很弱,那肯定要去抢啊。
这一抢就上瘾了,比老老实实放牧可好太多了,太容易了,驱马去跑一圈,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财物和奴隶、女人……
简直不要太舒服。
这样一个简单粗暴有效的买卖,谁不想做,不做就是王八蛋。
现在匈奴投降,但大汉并不会因此高枕无忧。
匈奴并不是一个安分的民族。
皇帝为了压制匈奴,出台了一些政策。
比如让匈奴人大量迁来中原生活,分给他们田地,鼓励他们跟汉人通婚,改变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
鼓励边民开垦草原作为耕地,免除新垦土地的税赋,对于发配边疆的罪犯,也允许他们开垦荒地,并一视同仁免除税赋。
还有一项政策,那就是在匈奴人中间普及教育。
为匈奴人的孩子开设官学,从小教他们识字,明理,学习汉人的儒家文化。
民间传言这是霍去病给皇帝的谏言,但大多数人不信,尤其是读书人不信。
霍去病那样一个大老粗,他懂什么是儒家文化,他估计连字都认不全。
也有人反驳那人,霍将军才不是大老粗呢,他发明了纸,他会写长短句,又叫词,诗余。
他写的长短句皇帝都称赞不已,教坊里都在传唱。
还有人反驳,皇帝称赞?皇帝自己的文采有多少心里没数吗?
教坊传唱?那是什么下贱地方,那里传唱的能是好诗赋?
说话长点心吧,别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要有脑子。
想到识字班,霍去病也让人去做这件事了。
有一次他从宫里出来,带着霍姝。
霍姝骑马已经很娴熟了,作为霍家人,骑马这是必备技,要是不会骑马,出门坐马车,那会被笑话失了家传的。
不料,父女俩正在骑马走着,霍姝却突然勒马停住。
在长安城里,他们骑行的速度并不快,但这一突然勒马,走在她身后的霍去病一个没留神,差点撞上女儿的马,也亏得是马术娴熟的霍去病,赶紧轻轻一拨马头,把马停住,堪堪没有撞上去。
饶是宠女狂魔霍去病,也有点生气,把马控制住后,扭头看向女儿,看她无事,才放下心来。
吼道:“你怎么回事?我说过多少次了,这骑马……”
话没说完,他就看到女儿翻身下马,走到一个小乞儿身边,一把抓住。
这,小乞儿怎么得罪她了?一国公主要对付一个小乞儿?
霍去病和后面赶来的护卫都惊呆了。
直到霍姝拉着小乞儿的手走到霍去病的身前,道:“阿翁,你还记得他吗?上次我差点撞到的那个孩子。”
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霍去病哪里记得他,既然女儿说是,那就是吧,他点点头,道:“记得。怎么,他还在做乞儿?”
霍姝也觉得奇怪,分明上次因为认识了这乞儿,才引出来他身后的一串人和事,才让阿翁知道了很多士卒战亡和退役后的真相,才有了后来的霍氏商贾救济他们的事。
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努力,因了这孩子,很多人的生活大为改善,救了很多这样的孩子和他们的阿母,这孩子怎么还在乞讨?
是不是有下人在中饱私囊,没有照顾好他们?
霍去病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他气急了,他不惜背负着被皇帝猜忌,被众臣参奏的骂名,出头做的事,下面的人怎么做成了这样?
果然财帛动人心。
他的商贾事,一开始用的是自己人,是那些在河间府的几间铺子里培养出来的掌柜和伙计。
那些人,在河间的铺子里干了几年,经过霍家人霍光霍嬗等人的培养和观察,都是信得过,且能胜任的人。
来到京城,发现需要赚钱,却无人可用,霍光就想起来河间那些人,于是就让人把河间的铺子卖了,把店里的掌柜、账房和伙计等人,还有他们的家小,都迁来了长安。
什么,故土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