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国宝级人才
作者:巴山听雨客   崇祯:朕本天骄,中兴大明过分吗最新章节     
    左思右想之下,田尔耕准备了一份厚礼。你许显纯不是抄家有功吗?那种喊打喊杀的粗活谁不会干?
    田尔耕献上的是一箱子朝中文武官员的黑账目。
    朱由检看了大半夜,看得心惊肉跳,大明朝廷已经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
    从地方上收的税,县、府、布政司层层雁过拔毛,到了户部再拔一次毛,转到兵部再拔一决毛,再划到九边重镇,经总督、巡抚、总兵、参将,守备、游击,十来道关卡,每过一道关卡都要拔一次毛。
    等真正到了士兵手上,别说吃雁子肉喝雁子汤了,连碗底都早舔秃噜皮了。
    这是系统性腐败,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层级的问题。
    难怪崇祯帝不信任手下文武大臣。
    抄家抄到了五百万两银子,但是要将银子运到南方去,然后换成粮食,再运到的北方各省,通过府县官员,切实有效地发到灾民手中,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都会滋生无穷无尽的腐败。
    就像是血管里长了无数多个毒瘤,不把血管里的血喝干抹净,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就是王朝末期必然会产生的乱象。
    夜已经很深了,朱由检在西暖阁中来来回回地踱着步。
    陕西其实是个死局。
    地处西北一隅,土地贫瘠,气候干旱,供养着四座军镇,四支藩王,再遇上百年难遇的大旱灾。
    朝廷既没有人力,也没有物力和财力去赈灾。
    放任不管潮水般的饥民必定演变成流寇,然后从陕西进入山西,从山西进入中原腹地。
    官逼民反,王朝更替。明亡清兴二十年,八千万人死于非命。
    历史真残酷啊,朱由检仿佛看到遍地狼烟,遍地尸骸。
    这个死局该怎么破解呢?
    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这些枭雅,起初只是想活下去,并没有想过称王称霸逐鹿天下。
    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们就是身边最平凡不过的快递小哥保安大叔小商小贩。
    灭秦者非六国也,陈胜也。
    灭明者非满清也,李闯也。
    人类的尿性就是记吃不记打,没有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汲取任何教训。
    朱由检揪着头发,一连声长吁短叹。
    徐应元轻手轻脚走进来,低声道:\"皇爷……\"
    朱由检正想得入神,吓了一大跳。
    \"皇爷,刚才工部来人说,皇爷要找的宋应星到了京师了。\"
    朱由检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快叫他过来!\"
    徐应元苦笑道:\"皇爷,深更半夜呢。\"
    朱由检:\"少废话,赶紧去!\"
    徐应元:\"皇爷好歹睡上一个时辰,再传也不迟。\"
    朱由检也的确是困了,一挨枕头就睡着了。
    徐应元轻手轻脚退了出去。
    朱由检一觉醒来,看见外面太阳老高了,气得大叫:
    \"徐应元!你个狗东西,不是说了一个时辰叫我的吗?快去叫宋应星!\"
    徐应元笑眯眯道:\"宋应星早来了,就在外面等着。\"
    \"传!\"
    \"皇爷还没用膳呢。\"
    \"少废话,传!\"
    朱由检随便洗了一把脸,喝了一碗早茶。
    这时候宋应星己经走了进来,很儒雅的中年大叔一枚,《天工开物》的作者,屡试不中,一直都是个举人,在江西做着一个从七品微末小官,一辈子默默无闻,死后却青史留名。
    宋应星没想到自己这种官阶,居然有面圣的机会,拘谨又惶恐,请过安,便垂手站着。
    朱由检十分随和地说道:\"宋先生请坐!\"
    宋应星如堕云雾之中,不会听错了吧?
    皇上居然称自己为【先生】?
    那是帝师或者宰辅才有的礼遇,自己何等何能当此殊荣?
    宋应星是一位科学大咖,在物理、化学、生物多个学科上均有卓越的成就。
    首先看生物。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弓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性特性,为人工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妥妥的农学大佬。
    大饥荒时代,粮食就是人命,宋应星这种农学大佬,就活该当祖宗一样供着。
    《天工开物》记录了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台产技术,简直无所不包。
    妥妥的工科大佬。
    大战乱时代,这是多么稀缺的高级人才?
    朱由检称宋应星为【先生】,是由衷的尊敬,宋应星却更加手足无措了。
    朱由检站起身来,从书架上取出一部《梦溪笔谈》,双手递给宋应星,笑吟吟说道:
    \"我听说宋先生少年时代就喜欢这部书,今天就送给先生了。\"
    《梦溪笔谈》是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所作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着。
    宋应星自幼对科学十分痴迷,到处寻找这部书,却只得了半部。
    宋应星双手接过,翻看了两页,墨香阵阵扑鼻而来。他将书紧紧地捧在胸前,依乎一撒手就飞走了,语带哽咽:
    \"微臣谢过皇上!只是不知,微臣何德何能,得皇上如此垂青。\"
    朱由检笑道:\"哪里,这都是宋先生该当的。\"
    又和他谈了很多,从采煤,水稻育种,到火器制造,水利工程,天文历法,无所不包。
    宋应星对每一个行业都有独到的见解。
    两人相见恨晚,说不完的话,谈了两个多时辰,停不下来。
    宋应星原本无比拘谨无比紧张的,也渐渐放开了,说到会心处,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朱由检道:\"工部缺个得力的侍郎,宋先生是最合适的人选。\"
    宋应星无比错愕,\"臣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吏,怎么能做正二品的大员?三百年来都没有这样的先例。\"
    朱由检:\"那是因为三百年来都没有宋先生这样的人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宋先生不要推辞了,朕有天大的事交给先生办!走吧,跟朕上一起朝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