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大爷底细
作者:不惑小丫头   一个农村女孩的命运最新章节     
    那天我出去遛弯儿,看见他一个手绑着石膏,另一个手拄着拐棍,手指上还勾着两个馒头,一问才知道他做不了饭,买俩馒头,弄碗开水糊弄糊弄,我就觉得他挺可怜,琢磨着顺手的事,做饭时就多做点,给他送去一些,哪知道还有这么无聊的人,你们说让她们说的这成啥了,我岁数大了倒没啥,你说你们姐俩都是有工作、有家庭的人,好说不好听,以后我不去了!”桑秀兰越说越伤心,还带了三分气。
    小云和小丽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这怎么话儿说的,好人还不能当了?
    小云说:“为啥不去呀?咱们也没做亏心事,怕她们说啥,妈,你该去去,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说着她又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哎,妈,我那个周大爷退休前是干啥的?”
    “你咋知道他是退休的?”桑秀兰有些奇怪,我可没说过这事,难道她还跟别人打听了?
    小丽也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她。
    小云把一颗草莓放进嘴里,嚼了嚼,“是我猜的呀,你看他两个儿子培养的那么好,要是父母一点文化都没有,那可能吗?”
    前半截小丽没赶上,听得一头雾水,瞪着眼睛瞧着小云。
    小云跟她解释:妈说了,周大爷俩儿子过得可好了,老大在国外定居,老二在南方。周大爷都81了,你说那个岁数的老头要是没点文化,或者是他们祖上没有文化人,能把两个儿子都培养出来?”
    小丽这回明白了,也有同感,说:“咱们村里确实也有庄户人的儿女上学上好了,去了大城市的,但是每家出息一个就不错了,个个孩子都有出息的庄户人家还真没有。”
    桑秀兰也赞同两个闺女的看法,说是你们看,早些时候上学上出去的,到县城、市里大城市上班的,人家都是地主、资本家出来的,一个是人家有钱,供得起,另外一点人家有培养的意识。庄稼佬懂啥呀?就知道多种点地,多长点粮食,吃饱了不饿,再就是多攒下点钱,给儿子娶媳妇,根本也不重视教育。嗨,可也是,你们说那时候手里也没钱,饭都吃不饱,哪有闲着的脑袋想别的?哪像现在家家孩子都上学了……”
    听着桑秀兰又叨叨起这些事,小云听得不耐烦了,催促,“妈,你还没告诉我,周大爷原来是干什么的呢?”
    “你周大爷原来是当老师的!”
    小云一听就笑了,说:“还是我的老前辈呢!”
    “是,他家的陈设都跟别人家不一样,屋里到处都挂着字画,那个书多的呀,哪个房间都是。”桑秀兰很是感慨,这是她这么些年来第一次看见书这么多的人家,村东头教英语的林老师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就很高,可以没看见他们家有几本书。
    “我们以前在一起聊天,他跟我学过他的事。”桑秀兰一说话就多了。
    “妈,你快说说!”小云来了兴趣。
    “这都啥时间了,不回去跟你婆婆做饭?以后有闲空再说吧!”桑秀兰看外边的天都有些暗下来了,催着她们赶紧回去。
    “你都把我们的兴趣调动上来了,还让我们回去,快说吧,说完我们就回去!”小丽也来了精神。
    “好。”见拗不过她们俩,桑秀兰就接着说,“年轻那会儿在村里干活,他无论干什么活儿都赶不上人,别人都挣十个工分,他也就挣七分,谁都不愿意跟他一组,在哪组拖哪组后腿。正好赶上村里小学的老师被学生打的不敢去了……”
    小云丽突然笑起来,“妈,你说错了吧?怎么还老师让学生打的不敢去了呀?”
    “没有,就是被打的。那时候的学生比老师岁数小不了多少,老师地位也低,一言不合学生就把老师打一顿,好像被打那个老师是女的,说也说不过,打也打不过那群人,后来说什么都不去了,村长一看反正你周大爷干活也不行,就让他去学校吧!
    你周大爷还不想去,他上过初中,教课没问题,但是那时候没课本,得自己去找报纸、找材料给学生上课,他不想费那事;而且他也听说了,学生年龄都偏大,而且粗鲁,他不想接触那样的人,村长就哄着他说,你去吧,到时候我给你八分,比你劳动挣钱还多。你周大爷一看给的工分多就能给家里多挣点粮食,最后就去了。”
    小云最关心的问题是他挨打了吗?
    桑秀兰说:“没挨过,你周大爷个儿长的高,都80多了,人家也不驼背,现在站着都有一米七八,你想想年轻时得多魁梧,往那儿一戳,学生们都镇住了。而且你们周大爷那时候是他们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人,教学生们识字,写作文一点都不含糊,最重要的是学生们说,他比先前那个女老师强多了,最起码说话能挂上档,不至于说一句话吭吭哧哧半拉点儿,这时候周大爷才知道他们打老师是听不了她说话……”
    “哈哈哈……哈哈哈!”姐妹俩笑的前仰后合,小丽笑得直拍桌子。
    桑秀兰也跟着笑了,过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你周大爷教数学最厉害,一下子就俘虏了那帮学生,这一干呀,就是一辈子,后来你周大爷当到学校的校长呢,是从校长上退下来的。”
    “哦,怪不得呢!”小丽若有所悟。
    “怪不得什么?”桑秀兰不知道她说的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这还得父母有文化呀,要不然孩子们怎么能出息呢,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小丽最近感慨特别多,浩浩上了高中以后,她感觉自己更是力不从心了,学习上一点儿帮不上忙,天天督促浩浩学习,反而越来越反感她,浩浩已经警告她了,如果你再这么唠叨,我就去小姨家住。
    小丽常常反思是不是怪自己上学太少了,不会教育,也不会引导。
    桑秀兰说:“也不见得父母非得有多高的文化吧,上学这事得看自己,你看我和你爸都小学没毕业,你们俩上学不也都挺好的,最起码你初中毕业前,我们没操过心,小云就更别说了,在学习上从来都是给咱们家争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