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贵在引导
作者:不惑小丫头   一个农村女孩的命运最新章节     
    小云揉了揉笑疼的腮帮子,说:“妈,现在不是以前的社会了,现在学生升学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家长,家长砸钱,家长重视,孩子就有可能考上个好大学,否则的话,到升学的时候都是发愁的。”
    桑秀兰就不明白了:上学的是孩子,听课的是孩子,参加考试的也是孩子,怎么考验的是家长呢?就因为家长看不住孩子的手机?
    小云想了想说:“看不住手机是一个方面,偷懒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看孩子时,嫌闹得慌,就扔给他个手机,让他去玩,或者因为孩子的主动要求,反正是家长让他玩,久而久之,孩子就上了瘾,等到家长意识到孩子学习不能用手机的时候,他的手机瘾已经很大了,不好戒,大多数根本就戒不了,这时候已经管不了了,网上不是总有报道说某个孩子跳楼了吗?现在的孩子就这样,怕苦怕累不怕死,你不让我玩手机,我以死抗衡,这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卷’!”
    “卷什么?”桑秀兰一脸懵。
    “哈哈哈……哈哈!”小丽捂着肚子笑,“卷饭包!”
    这叫小云也笑开了。
    桑秀兰这才知道她笑什么,在小丽肩上给了一巴掌,说:“你这孩子,拿你妈开玩笑!”
    笑了好一会儿,小云才止住笑。
    桑秀兰被她俩笑的有些不好意思,说:“你俩别在这儿笑了,赶紧给我滚回去!”
    小云说:“妈,我给你解释完什么叫做‘卷’我们就走!”
    桑秀兰很想知道这个卷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于是就拉了把椅子坐在旁边,认真地听着。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可是要是用语言表达的话,还真有点难度。
    小云想了一会儿,对桑秀兰说:“妈,我跟你这样说吧。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初中升高中,有三个高中,最好的是一中,然后二中,最后是三中,大家都想上一中,但是一中的学位是有限的,每年高一只能招300人,然后就从所有报一中的学生里从前往后录300人进一中,第301名就进不去了。结果呢第301名也想进,那他怎么办?他就只能拼命学,如果他学的好,他的成绩考过了第300名,那一中录取的最后一名就是301名,而不是第300名的那个人。”
    桑秀兰听着点点头,说:“你说的这个道理我明白,这就是卷吗?”
    “这还没有开始卷呢,假如说第301名到第400名的学生也都想上一中的高一,那怎么办?他们就得拼命去学,但是在学校里听同样的老师讲课,做同样的习题,他们感觉追上前面的同学没有优势,这时候家长的作用就来了,他们就在课外给找辅导班,找好老师。辅导班种类可多了,有大班课、小班课,还有一对四,甚至是花高价去上一对一。那你想啊,这样有老师辅导,特别是一个资深老师辅导一个学生的,是不是成绩提高的就很快快,他的进步就大呀,就很可能301名到400名之间的这100个学生有80个超过前边300名中的部分学生成绩,那他们就上了一中,前边300名之内就有80个人上不了。”
    桑秀兰好像听明白了,“哦,这就是卷呀!”
    小云接着说:“这只是卷的初级阶段,然后呢?妈,你想啊,后边这些学生,他想上一中,他拼命学。那前面300名之内的学生,也想保住他上一中的资格,他也得学,也得上这些辅导班,也就是同样的师资水平的话,智力能力不如人家的肯定他学的就差呀,大家都去补课了,最后上一中的还是前300名,但是不同的是,这个时候上一中学生的成绩明显跟以前就不一样了,原来的时候第300名的成绩可能是考500分,卷过之后,他可能就得550分,无形之中,每个人就得多考出50分来,那么这50分对孩子们的折磨就是多余的,可是要想上一中呢,又不是多余的。”
    她这个例子举出来,小丽一下子听明白了。
    小丽说:“这个所谓的‘卷’,不就是学生自己折腾自己嘛!”
    小云看自己讲解的很成功,又接着说:“不仅是学生啊,各行各业都这么卷,你像我们老师也是,评职称大家都在卷,谁讲课多,谁的教学成绩好,谁就排在前边,谁就有资格去评高职,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还有那些课外辅导班,谁带着学生考试成绩提高的快,大家都到他这来上,反之就没人去,要不然为什么同样开辅导班,有的人年入百万,开着宝马满世界跑,有的人却只能混个温饱呢,这不也是卷吗?”
    桑秀兰听着都头都疼,“这不是折腾吗?孩子们都正常在学校上学,学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该进什么学校,进什么学校,非得这样逼着干啥?你再折腾孩子也不可能都进清华北大呀!”
    “所以呀,”小云说:“孩子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才到下学期就不写作业了,为什么呀?太累了!小学还没毕业就已经躺平了,爱考上哪个中学考上哪个中学,已经不想努力了。越是在这种高压的态势下,孩子们越想放松,他就越喜欢去偷着摸着的玩手机,玩网络游戏。我在孩子们中间调查过,他们之所以愿意玩网络游戏,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事情,在游戏当中都能实现,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越不让玩,心里就越痒痒,越想玩。家长再不懂,不会正确引导,那孩子就无可救药了!”
    桑秀兰对小丽说:“小丽,你听见了吗?小云教过的学生多,她说的你得琢磨琢磨,你要正确引导浩浩,让他尽自己最大努力,能考多少分就考多少分,不要让他跟别人去卷,上学就是个过程。最后无论干什么,他都会有个工作,干什么活儿都活一辈子。你看你妈,我一辈子都没个正经工作,打零工、种地不也活到老了吗?而且我两个女儿比谁混的差?咱们养的是孩子,不是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