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漳水攻防
作者:赵不言   骥行三国最新章节     
    幽州历来是汉人防备北方胡人的第一线,常年驻有野战大军团,自从汉人内战后,为了应对蜀汉、东吴的军事压力,曹魏不得不把军力重心转移到了其它方向。
    后来曹魏长期只能用拢共万余兵马应对拓跋鲜卑、东部鲜卑乃至高句丽等游牧胡人,全靠田豫、牵招等北边名将的积威才能压制住胡人南侵的野心。
    随着陈泰这次带领魏军主力南下,整个幽州目前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中。
    公孙渊的辽东军以骑兵为主,加上强行征召来的高句丽胡人也多是骑兵,所以行军速度非常快。
    在辽东军风驰电掣般的急攻下,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燕国等郡国几乎兵不血刃地就被公孙渊给攻下了,只剩下面对并州的代郡和幽州治所、刘备老家涿郡还能勉强抵抗。
    留守的涿郡太守牵弘飞马急报陈泰——辽东叛乱!幽州告急!
    ……
    巨鹿郡,已经隔着漳水和司马懿对峙了数月的汉军这段时间忽然出现了一些异动,魏军偷渡到北岸的哨探回报说发现了汉军有往北行军的踪迹,但因为汉军游骑封锁太严,无法进一步深入后方侦查到确切的详细情报。
    司马懿亲自来到漳水边观察汉军营寨,熟视良久后,他指着对岸的一处营寨对司马师说:“我给你三千人,你渡河去强攻此营”。
    司马师好奇道:“父亲,我刚数过了汉军营中炊烟数量,他们可不像是有减兵的迹象,我怀疑赵骥就是在故布疑阵诱我军过河,现在去强攻岂除了白白折损兵力外还能有什么用”。
    “此乃赵骥反效孙膑增兵减灶之计矣,汉军虽然炊烟未减,但巡逻的士卒来来回回就那几股,这是在伪装主力尚在的样子”。
    当年董卓进入洛阳后,为了在后续主力赶到前震慑城内的反对势力,他每天晚上让自己的先头部队偷偷出城,天亮后再大张旗鼓地进城,装得自己不断有援兵赶到的样子,其实每天进进出出的都是同一伙人。
    “原来如此,差点让赵骥给骗了”,司马师抱拳道,“儿子这就去戳破他的虚实”。
    司马师以小舟搭载三千步兵强渡漳水,对岸的阻击兵力果然不多,不过数百人而已,射过来的箭稀稀拉拉的,完全没法给渡河中的魏军造成足够的杀伤。
    等三千魏军冲上滩头后,守备河岸的数百汉军只能退守回营死命擂鼓,等待其它营寨的汉军过来增援。
    “走,撤”,一举得手的司马师并没有趁机攻营或者接应己方主力过河,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自己强渡的目的只是为了试探汉军的主力到底在不在,就凭身后的那几条船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大军主力全部渡过来的,见好就收以免被后续赶来的汉军增援部队给赶进漳河里去。
    “父亲,汉军主力果然不在”。
    “好,明日让全军饱食一顿,把浮桥搭起来强渡过河”,无论赵骥后边还有什么招,先把北岸占住总不会错,大不了过河以后多搭几条浮桥留好退路就是了。
    第二天,魏军主力在南岸列阵,把船连起来铺上木板推入河中,搭建起一条简易浮桥。
    汉军留守的将领是句扶,赵骥只给了他一万人,在军力上远远少于司马懿,他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无法徒涉的漳河。
    在昨天司马师强渡偷袭以后,句扶就知道自己再也瞒不住主力不在的消息了。
    在确定魏军搭建浮桥的位置后,句扶把军力集中过来准备阻敌于滩头,但司马懿分出一支偏师乘船在下游不断移动,四处寻找可以渡河的地点。
    句扶无奈,只得也分出一部分军力沿着河岸追着魏军偏师一起移动,但魏军乘船的速度远远超出汉军步行的速度,来回游弋几次后就拖得岸上的汉军筋疲力尽,再也跟不上魏军的移动。
    浮桥狭窄,无法展开太多兵力,直接派步兵强行肉搏冲阵无异于送死,司马懿自然不会犯“添油战术”这种低级错误,他让弓手和汉军隔河对射,掩护步兵顶着大盾时不时冲击一下,只求牵制住对岸的汉军主力就行。
    句扶正在调动军力阻击司马懿的主力时,忽然哨骑来报,说是一股魏军约有大几千人,已经乘船从下游过了河,正冲着自己的大阵杀了过来。
    句扶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被迫让出了滩头阵地,然后一头缩进巨鹿郡治瘿陶县死守不出。
    为防句扶杀个回马枪,司马懿先派出三千人通过浮桥过河列阵,接应大军主力陆续过河,又搭起三道浮桥,然后才全军进逼瘿陶县。
    司马懿没有急着第一时间就着急追击,而是广撒探马往北侦查赵骥主力的去向。
    赵骥这小子打仗太阴了,饶是司马懿用兵老矣也生怕会中计,反正现在战场主动权在自己这一边,追太急了反而容易中计出事。
    很快,魏军探马就追上发现了汉军主力的位置,赵骥的确是引兵往博陵郡救姜维去了。
    这下一切都确定了,除了没有诱动姜维主动进攻中山国外,其余的步骤全是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在发展。
    就算司马懿心性坚韧,现在心跳也难免加速了几分——围歼汉军主力的机会已经近在眼前,此战若胜,少说也能为大魏续上十年的寿祚,而河内司马家也将凭借这个天大的战功成为超过颍川荀家的头号世家。
    司马懿当即引兵加快行军速度,拉近了与赵骥主力之间的距离,但司马懿始终刻意保持着三十到五十里的路程,防备汉军突然回首一击,反正能够不断压缩赵骥的战场活动空间就好。
    司马懿的耐心一向很好,作为一名猎人,尤其是在狩猎猛兽时,拖到对方最筋疲力尽的时候才是最佳的出手时机。
    汉军大营中,赵骥正在征求幕僚们的意见:“诸君觉得何地才是反击魏军的最佳位置,再继续走下去我怕会被司马懿看出马脚来,那可是一只老狐狸,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被他闻出味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