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宣宣也怕变肥,没有吃太多。
放下筷子之后,她亲自去厨房,让帮工们等会儿多做几样夜宵,放蒸笼里保温。
帮工们连忙笑着答应。
等赵宣宣转身离开厨房后,帮工们小声议论。
“小娘子真好看,眼睛爱笑,脾气真好。”
“但是,不知为啥,这几天早上,她出门时,脸上有麻子,还多了一颗媒婆痣。”
“肯定是故意画的。”
“我娘家有个好看的亲戚,吓得不敢出门,一出门就被登徒子吹口哨。”
“咱们就没有那种烦恼,哈哈……”
……
— —
书房里,灯火通明。
石师爷一边翻看案卷,一边写东西。
乖宝的手边也有一堆案卷,她正在翻翻翻,认认真真,乐此不疲,像被打了鸡血一样。
唐风年一边看嫌犯的供词,一边思索,眉眼严肃,显得不轻松。
巧宝吃饱了,闲得无聊,跑进书房玩耍。
但是,其他三人忙忙碌碌,都对她视若不见。
她瞬间不开心,凑到乖宝旁边,说悄悄话。
乖宝没心情说闲话,深呼吸,小声道:“妹妹,你先去睡觉吧。”
“我明天再和你玩。”
巧宝今天就想玩,于是嘟起嘴巴,跑出书房,去找赵宣宣告状,说爹爹和姐姐都不搭理她。
赵宣宣把她抱到怀里,亲一下脸蛋,微笑道:“他们忙正事,没空玩。”
“你跑去找他们玩,就相当于捣乱。”
“比如,你睡觉时,别人非要拉你起来吃橘子,是不是捣乱?”
巧宝瞬间明白了,嘿嘿笑,小脸上的恼怒一扫而光,抱着赵宣宣撒娇。
她觉得,自己和娘亲最亲近,玩得最好。白天一起做学徒,晚上也一起抱着玩。
娘亲从来不会像刚才在书房里那样,明明看见她了,却好像没看见,不搭不理,怪怪的。
巧宝又问:“什么才是正事?为什么忙正事就不搭理我了?”
“我有没有正事?”
她的问题有一连串,躺在赵宣宣腿上,眼睛向上看,愈发显得眼睛大大的,清澈,黑白分明。
赵宣宣一边听,一边悠然自得地笑,道:“每个人都有正事,你的正事就是每天去回春堂当学徒,不是吗?”
巧宝嘿嘿笑,脚丫子活泼地乱动。
赵宣宣忽然注意到,巧宝的肚子吃得圆滚滚。
她伸手去摸,感觉小闺女的肚子像实心的球,顿时有些无奈,好气又好笑,问:“肚子撑不撑?”
“晚饭不能吃太饱。”
巧宝无忧无虑,翘起右脚丫子,放到左腿的膝盖上,轻松地道:“不怕,撑就吃山楂丸。”
她有亲手做的山楂丸。
亲手做的,一看到就觉得骄傲,恨不得向全天下展示,她做的山楂丸既好看,又好吃。
赵宣宣摇头,不赞同,道:“天天吃太撑,胃口就会越来越大。”
“比如你爷爷,每餐要吃四碗饭,少一碗就吃不饱。”
“但是,你奶奶每餐只吃一碗半。”
“你觉得爷爷好看,还是奶奶好看?”
巧宝眨一眨大眼睛,暗忖:爷爷肚子大,肥肥的,脸也大,跟好看不沾边。
她答道:“奶奶好看,娘亲比奶奶更好看。”
赵宣宣低下头,又在她脸蛋上亲一下,耳朵舒服,心里更舒服,心想:我家小闺女,嘴巴真甜。
她低着头,注视巧宝的眼睛,笑道:“巧宝刚才吃啥了?怎么变得甜甜的?”
赵宣宣和巧宝玩着玩着,打瞌睡时,唐风年还没有从书房出来。
赵宣宣哄巧宝去睡觉,然后她去厨房,打开热蒸笼,端夜宵放进食盒里,亲自送去书房。
乖宝正在伸懒腰,一看见赵宣宣手里的食盒,就眉开眼笑,道:“娘亲,我恰好饿了,有什么好吃的?”
唐风年和石师爷也放下案卷,眼睛看向食盒。
显然,他们也饿了。
赵宣宣露出小酒窝,道:“蒸饺,酿豆腐,海鸭蛋,板栗、玉米、红薯。”
乖宝离开太师椅,迫不及待地揭开食盒。
香喷喷,而且热乎乎。
没有汤,唐风年以茶水代替汤,连吃好几个蒸饺,腮帮子鼓起来,显得胃口特别好。
乖宝有样学样,也用茶水代替汤,啃几口玉米,喝口茶水。
赵宣宣看着他们,左看右看,忽然发现自己也有点饿了。
但她没选择一起吃,反而迅速离开书房,免得自己禁不住诱惑。
她像王玉娥一样,怕变肥,怕像亲爹赵东阳那样,天天挺个大肚子,动一动就气喘吁吁,还有富贵病。
擦牙之后,她坐床上,盖着被子,靠着大枕头,打瞌睡,等唐风年回来。
一边等待,一边琢磨一些事情。
比如,怎么帮小闺女戒掉贪吃的毛病?
比如,明天去回春堂时,要盘点库房里的药材,顺便核对账本。
还要问问罗太医,得富贵病的人,怎么戒掉爱吃肉的瘾?
因为她悄悄问过赵大旺,赵大旺没有瞒她,说赵东阳在家里被管太严,就去街上买钵钵鸡、手撕兔、卤菜吃。
赵东阳是赵宣宣最关心的人之一。
一想到爹爹的富贵病,她就头痛,烦恼。
比如,明年冬天,唐风年就要回京城去述职,可能又要换个地方做官。
别人的官位稳稳当当,有些甚至几十年不挪窝,但唐风年偏偏不一样。他像鸟一样,四处飞。
赵宣宣、孩子们和三个长辈也必须跟着他飞,一家人,不能分开。
比如,不晓得京城的宅院怎么样了?还是不是老样子?
当初,巧宝养的那两只小狗应该长成大狗了。
几年不见,那两只狗肯定与自家人变得不熟,以后怎么安排它们?
比如,京城的晨晨、石师母、灿灿、荣荣、欧阳大少奶奶、郭湘乔……她们大概在忙什么?
……
赵宣宣胡思乱想,脑袋像小鸡啄米一样,一点一点,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