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落叶迟些抵达\/水晶般的溪水,这生命的河流\/将护送着落叶抵达远方\/我比落叶迟些飘落\/屋瓦的青苔上,这时光的手掌\/让落叶守住古老和孤独\/我比落叶迟些退场\/高大的樟树上,零星的红叶已经褪尽\/而我仍在尘世飘摇\/(蓝雨《我比落叶迟些》)
就要离开这蜀地山河,老泉一家忙着预备远行的用具。行囊固不可少,除了路上换洗的衣服、遮日挡雨的伞盖外,宦游南北,客涉道途,冒触居多,邪气易入,方药必不可少。其药有治疗斑疹的神仙紫雪,治疗痰症的小半夏汤、枳实丸,治疗霍乱的丸方及厚朴汤、龙骨汤,治疗腰痛的药棋子、神功丸,治疗妇人疾病的万安丸,以及治疗耳、口、牙齿等病的赴筵散、细辛散等。独牛厢车不可少,其与平头车大抵相似,有檐子,可容六人。前后有小勾栏,底下轴贯两挟朱轮,前出长辕六七尺,独牛驾之。盘缠不可少,程夫人生前积攒的钱财,除了散于亲族民困者外,也为苏家留下一年的资用。此次远行耗费巨大,亲友纷纷前来赞助。
宋人有行前祭神的习俗,称为祖道,祭祀路神,取道之意。蜀地路神有陆地行神梓潼君,水神天妃等。梓潼帝君张亚之,晋人,居蜀之七曲山,人战死而庙存,道教奉为主宰功名利禄之神。“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者,素号异甚。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自古传无一失者。”(蔡绦《铁围山丛谈》)祭品通常为黄羊和黄狗。
白在霜里流,田野发过高烧,一地的薄黄淡绿花啦啦地掉。蝴蝶失去筋脉仍挣扎着自由,颤抖如他此时急促的肺叶。在一片枫林下,老泉收住牛,看着枫叶吃力地托着夕阳,慢慢地挤入五亩的湖面。起风了,寒风扰乱了叶落,也撩拨起老泉过往的忧伤,像整个秋季廉价的狂欢,这些年无法修补的风霜,看来格外凄凉。今夕,南行的船筏已在胸中,他又朝夫人的坟长长远远地看了一遍,想收起那淡淡的辙印,想留下这童贞的霜红,想从此锁上心门:
“始予少年时,父母俱存,兄弟妻子备具,终日嬉游,不知有死生之悲。自长女之夭,不四五年而丁母夫人之忧,盖年二十有四矣。其后五年而丧兄希白,又一年而长子死,又四年而幼姊亡,又五年而次女卒。至于丁亥之岁,先君去世,又六年而失其幼女,服未既,而有长姊之丧。悲忧惨怆之气,郁积而未散,盖年四十有九而丧妻焉。嗟夫,三十年之间,而骨肉之亲零落无几。逝将南去,由荆、楚走大梁,然后访吴、越,适燕、赵,徜徉于四方以忘其老。将去,慨然顾坟墓,追念死者,恐其魂神精爽滞于幽阴冥漠之间,而不获旷然游乎逍遥之乡,于是造六菩萨并龛座二所。盖释氏所谓观音、势至、天藏、地藏、解冤结、引路王者,置于极乐院阿弥如来之堂。庶几死者有知,或生于天,或生于人,四方上下,所适如意,亦若余之游于四方而无系云尔。”
嘉佑四年(1059年)九月,苏洵为了超度死去的亲人,捐造了观音、大势至、天藏、地藏、解冤结和引路王者等六尊菩萨像,连同两副龛座都一同舍予极乐院,在如来堂里供养,为此作了上文《极乐院造六菩萨记》。
苏洵捐造的六尊菩萨分为两副龛座,一副龛座上立着观音、大势至、天藏,愿亡魂得以超度;一副座上立着地藏、解冤结和引路王者,愿亡魂得以转世。
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又称大精进菩萨,简称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观无量寿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他头顶宝瓶,内存智慧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众生,使众生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其形象身放紫金色光,法相与装饰皆与观音同。
天藏菩萨,双手合十,袒胸跣足,飘带长裙,璎珞披体,立于青莲之上,其有今日,标心回施当生本命星君,照临一切宿曜。并愿承大悲之妙力,降此日之香坛。
引路王者亦称引魂菩萨,主导亡者入佛国净土。佛经称,人命终时,口诵阿弥陀佛名号,就会有菩萨下临接引死者西去佛国。引路菩萨均冠戴化佛,手持招魂幡,立于莲台,回首观望着身后的往生者,正是主动接引去西方净土之意。
地藏菩萨主地狱之事,其与引路菩萨,成为死者求福升天信仰中的一组重要大神,意为令亡者在地狱中经过地藏救度后,直接由引路菩萨导入净土彼岸。与“地藏王菩萨”的称号对应,引路菩萨在宋代也称“引路王菩萨”。
老泉捐赠的龛座,主尊为引路菩萨与解冤结和地藏,引路菩萨挽高髻,着长裙,戴耳饰,立于云台,左手于胸前执物,右手执长幡,幡带迎风而起,菩萨身姿右倾,回望跟随在身后的往生者。
右侧地藏戴风帽披袈裟,持锡杖,左右各有一躯弟子立像。此龛中戴风帽的地藏形象,来自敦煌《道明和尚还魂记》中的“覆顶披帽”记载。
在引路菩萨和地藏间还加入了三头四臂可莲花化生,众障净除,可前往净琉璃世界、消灾除病的解冤结。
“解冤结”信仰脱胎于药师佛信仰:“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赢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则,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最早见诸于佛经的解冤结菩萨就是这位“救脱,摩诃萨菩萨“。
“解冤结”信仰逐渐从《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剥离出来,造像供奉之外,从《佛说解百生冤结陀罗尼经》中独立出的真言、经咒所规定的修行程式,又附着在阿弥陀佛信仰中,广为流布。
“冤家宜解不宜结”。其后,佛道互鉴,词牌“解冤结”出现,当时道士多用其填词,抒发道教修炼、出世隐居、长生安乐之道情。据传,全真派着名道士丘处机作有“解冤结”词三首,词曰:
北方一日,南方一日,共东西、四方交日。梦寐沉沉,且往来、游行销日。待佗年、道心开日。百年短景,都来几日。暗推排、今朝明日。不觉推排,到圣贤、嘉音来日。洞天开、是吾归日。
当初学道、凭空炼己,志冲天、人间无比。放旷山林,次后复、逍遥云水。过夷门、又临秦地。飘蓬十载,游程万里。度关津、崎岖迢递。事事谙来,但悟了、般般总弃。只随缘、布裘芒履。
山河已定,干戈不起,太平时、八方和义。斋醮频修,盛答报、虚空天地。谢洪恩、暗中慈惠。千年一遇,神仙出世。幸遭逢、莫生轻易。供养精严,但一岁、胜如一岁。遇良辰、大家沉醉。
虔诚即自由,彼岸那无边的黑,无边的暗哑,相信诸佛的力量,能为我死去亲人的亡魂照亮往生的路。佛佑之处,吾心方安。